基于“教学评”一致的读写结合教学路径

作者: 陶建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其写作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在“教学评”一致的理念下,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紧扣学科特点,明确读写目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需紧密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明确读写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既要考虑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又要兼顾写作表达的准确性与创造性。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是一个充满童趣与智慧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这篇课文,教师需要分别设计读写方面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方面,学生需要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青蛙从卖泥塘到最终不愿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泥塘的变化过程。同时,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泥塘”“吆喝”“采集”等,通过组词、造句加深理解生字、生词。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编写一个类似主题的故事,展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设定清晰、具体的读写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可以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均衡发展。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巧妙地融合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创新读写方法

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独特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认知特点,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读写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漫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探究问题的答案。在“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乌鸦还能够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你觉得乌鸦在找水、喝水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考,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读”与“写”的融合,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读写能力。

三、紧扣学习思维,突破读写难点

读写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突破读写难点,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形成对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热烈场景的初步印象,鼓励他们深入探究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如场景、人物等描写语句。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从细节着眼,品析文本的语言魅力与艺术价值,学会捕捉关键信息,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评价文本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为了让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实践,教师可以设计“读”与“写”的学习任务。一是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这一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细节描写方法,学会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表述。二是让学生创作“读后感”,抒发对《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感悟。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不仅可以突破读写教学中的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读写能力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读写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小马过河的经历。“讲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完整性、语言的流畅性等方面,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在“讲故事”活动中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最后,教师根据“评”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在故事讲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情节遗漏、用词不准确等,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讲故事”活动巧妙地将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评”一致的读写结合教学,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