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王欢“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教学应当秉持的一种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策略、路径。“教”不能没有“学”,“学”不能没有“评”。实践证明,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中,目标是原点,也是归宿,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核心;评价是工具,也是策略,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目标应当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而评价应当嵌入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是一种逆向教学设计。
一、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原点
任何的教学模式,都应当有经典性的三问,即“去哪里”“到了吗”“如何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将目标与评价、教学等结合起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视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研究、确定目标,这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总的来说分为三级:一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二是教材中的单元目标;三是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总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层层的具体化,一方面能让课时教学目标体现、蕴含单元教学总体要求,进而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品析描写紫藤萝的语句,概括紫藤萝的特点;二是梳理作者的行踪,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是体会咏物抒怀的方法,体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简洁,还蕴含了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即“体会文章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的,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写景状物中寄寓自己的情思的”“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悟”。蕴含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即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目标,还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文章中的写景段落,思考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既不能高得无法评价,也不能低得只涉及课文内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是关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学习的中介、桥梁、纽带。
二、评价:“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评价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工具。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评价,应当匹配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评价不是简单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是与非”“对与错”等简单化的评判。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优化。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教师要设计评价要点,让评价要点切中教学目标,推动教学任务的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体化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能否抓住文章中的情感线,品味语言、学习方法、说出感悟”“学生能否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形成个体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否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形成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评价标准,既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同时又关联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既可以发挥“评”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发挥“测”的功用。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教学评价标准,深入阅读文本,积极主动地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不仅要设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教师秉持“教学评”一体化思想,才能让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导学、调节、促进功能,彰显评价的育人价值。
三、任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载体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以任务为载体,对接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任务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又是教学评价服务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任务,实现教与学的整合,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将教学评价嵌入其中。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任务:[任务一]赏花,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紫藤萝的;[任务二]悟花,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写景状物中寄寓自己的情感的。从这样的教学任务出发,笔者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中“物”与“志”的关系,理解、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师的教”与“任务”结合、将“学生的学”与“任务”结合,从而让任务真正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补充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对宗璞的散文的托物言志的写法心存疑虑,笔者便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宗璞《哭小弟》全文和《燕园树寻》片段,设计这样的任务:宗璞笔下的紫藤萝令人流连忘返,文中传达的作者对生命的态度更令人动容,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写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生活、生命的感悟。
任务设计,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活动。
目标、评价、任务,是“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三要素。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一体化”了,“教学评”也就“一体化”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真情表达、互动交流,因而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真实发生、深度发生、持续发生。
作者简介:广东省广州市南海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