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选择“三路径”

作者: 赵琳

跨学科的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人成长为核心,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倡导通过不同科目之间的互动来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需要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在真实环境中整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挑选合适的学习主题显得尤其关键。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灵活利用三大途径来确定跨学科的学习主题。

一、以新课标为基础,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明确界定,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在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推动这种学习活动的深入实施,教师需要紧密围绕“拓宽领域”和“语文实践”这两个核心概念,确保教学设计能够紧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与动物”,课文讲述一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只小猫的形象,每一只小猫都显得栩栩如生,都有其独特魅力。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入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共生关系等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教师可以从生命伦理出发,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丰富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综合课文内容和跨学科知识,教师可以确定一个涵盖多个视角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人类应如何欣赏动物并与之和谐相处。”在这个主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讨论和探索,这样的教学策略将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教师设立跨学科学习主题,整合多领域知识,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教材内容为平台,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

在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及其详细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语文教材的教学理念,深挖教材内容,探寻不同科目之间的共通之处,搭建学科间的桥梁,巧妙融合各学科知识,创设一个逻辑性强且各部分内容互相衔接的跨学科学习主题。

1.紧扣“综合性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体现了将语文科目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跨学科整合时,教师通常从语文学科入手,并向外延伸至其他领域,通过“综合性学习”单元得以具体落实。教师在教学这些“综合性学习”单元时,应加强对跨学科教育概念的理解,积极关注其他学科的新趋势以及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倡导低碳生活”。为了将这个主题与环境科学、能源技术等相关领域紧密结合,并与人文科学相融合,教师可以深入探讨该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点,设计一个名为“低碳环保在行动”的学习主题,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在这个学习主题框架下,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任务一:现场考察。学生实地观察本地的生态环境,了解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现状。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任务二:制作海报。这一活动旨在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现低碳生活的要旨和具体做法,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表达力,加深他们对低碳生活概念的理解。任务三: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加深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教师设计主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理解低碳环保理念。

2.对接“名著导读”,引领精神成长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板块编排了散文、小说、自传及科幻等文学类型,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其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典文学作品通常犹如生活的缩影,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元素,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其知识视野,还能够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该作品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学价值,涉及海洋生物学、潜艇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跨学科学习的珍贵素材。在指导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进行跨学科探究时,教师可以围绕“科学与想象”主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首先,教师让学生梳理并绘制出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航行路径图,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还增进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挑选书中描述的某一种动植物,制作一张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生物“名片”,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最后,教师结合欧洲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性格特征,讨论作者儒勒·凡尔纳与船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去理解和评价角色及作品本身。

三、以学生生活为本源,生成跨学科学习主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热爱之情。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语用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知识与实践经验,确保所学知识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

例如,《三峡》是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包含“夏水襄陵”“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等文言词语,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自然景观描述。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旅行经历或想象,将这些文字描绘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具象化。这种活动将学生的个人经验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考虑到音乐是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元素,教师可以播放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模拟三峡在不同季节的水流声音。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知三峡水流的特点,从感官层面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词语。

总之,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的关联。教师以语文为核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