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视角的高中语文作业类型与设计策略

作者: 赵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教师的认同。在大单元视角下,教师探索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加强单元内容的横纵联系,将传统的分散作业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在大单元作业训练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的最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大单元视角,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常见的作业内容,针对大单元作业设计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基于大单元视角的高中语文作业类型

按照作业的作用进行分类,我们认为语文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记忆型作业。

此类作业主要用于检验学生对字词、精彩片段以及文本主要内容的记忆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增加语言知识储备。比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二“任选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一“从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

第二,理解型作业。

相较于记忆型作业,理解型作业的难度有所提升,考查的内容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文章内容或形式的理解程度,用于检验学生的理解发展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彰显的艺术特色,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二“选取《沁园春·长沙》中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第三,应用型作业。

此类作业主要是检验学生知识运用以及实践能力,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自身能力的形成,能够熟练并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四“关注你身边熟悉的劳动者,写一篇文章”,第三单元学习任务三“写一则文学短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灵活地运用教材,结合大单元教学目标及学情,创新与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于大单元视角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从作业功能视角出发设计大单元作业

以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青春”为人文主题,指导学生鉴赏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感受多姿多彩的青春。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线设计作业,重复考虑每一个作业设计的功能,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有效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让学生在作业的带领下走向深度学习。

第一,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文与新知识的预习作业。

1.通读诗歌,标注生字、生词,查阅工具,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

2.将难懂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用波浪线标出好词、好句,对好词、好句进行评价。

4.用问号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5.说一说每一首诗歌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

6.在预习中你有哪些新的发现?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设计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与集中注意力的课堂作业。

1.分享预习成果。

2.与同学分享自己对“青春”的理解。

3.阅读并欣赏本单元的四篇诗歌,试着把握其中的意象特点。

4.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是如何将客观事物与自身情感联系起来的?

5.请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多个维度出发,欣赏本单元的中外诗歌作品,掌握写诗的技法。

6.分析本单元四篇诗歌在写作上的艺术风格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第三,设计引导学生复习与消化所学知识的课后作业。

1.联系每一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说一说作者在诗歌意象中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

2.在本单元学习中,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青春之美。请你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发挥想象,尝试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表达你对青春的不同理解。

3.选择至少两首现代诗歌,阅读并比较不同诗人在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上的区别,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从思维发展视角出发设计分层化作业

教师应设计分层化作业,满足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以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五部知名度极高的小说,借助虚拟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从人的思维发展视角出发,教师可以设计基础型作业、巩固提升型作业以及思考拓展型作业。

第一,基础型作业。

1.在阅读《祝福》一文后,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鲁镇人对祥林嫂态度的词语。

2.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后,请你以林冲和陆谦为线索,运用双线结构的方式复述故事内容。

3.在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后,找出不同人对主人公别里科夫态度描写的词语,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深意。

4.在阅读《促织》一文后,分析成名、县宰的态度变化,尝试结合小说情节的变化,为二人各绘制一幅“心电图”,呈现二人态度变化的具体情况。

5.在阅读《变形记》一文后,分析格里高尔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巩固提升型作业。

1.《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祝福》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2.从“形”与“神”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祝福》中的祥林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三,思考拓展型作业。

“吃瓜群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用语,请学生结合《祝福》与《孔乙己》中的看客形象塑造方式,为小说中的“吃瓜群众”写一段话,描绘他们的心理活动。

(三)从情感需求视角出发设计趣味型作业

单一化的书面作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大量的书面作业设计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本就学习负担重的高中生苦不堪言。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型的大单元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人文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第一,活动实践作业。

走街串巷,从生活中发现家乡文化的身影;为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做一件事。

第二,视频录制作业。

拍摄符合本单元主题的短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

第三,访谈与调查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作为访谈对象,在访谈中了解30年前的家乡,从访谈中了解家乡的变化之大;小组成员分别选择不同年龄段的人作为访谈对象,调查并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家乡风俗起源、演变、现状、影响、意义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将调查结果绘制成表格,说一说家乡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哪些困境,为家乡文化的传承提出建议。

总之,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单元的整体性,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有效地预习、学习与复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