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学习法的实施路径

作者: 邱凤美

“读思达”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向阅读、思考和表达。聚焦小学语文课堂,“读思达”学习法体现在阅读与品鉴、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个层面,而以上三个层面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

一、优化阅读环境,激发阅读欲望

(一)创设真实情境

心理学表明,情境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结合体,真实、生动的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读思达”学习法的运用措施之一是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桥》一课,教师梳理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度体验作者传递的情感,理解老党员的形象。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没有采取语言导入的方式,而是给学生播放消防救援队抗洪抢险的新闻,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山洪暴发瞬间的恐怖场面,风怒吼的声音、洪水一泻而下的声响,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瞬间产生紧张的心理。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描述内心的感受,学生表示“不知所措”“太恐怖了”。随着学生的描述,新闻中的救援队员在1分钟时间内就救出了3个人。紧接着,教师呈现学生日常学习的录像,有的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1分钟就过去了。教师以1分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救援队员和自己在1分钟时间内做的事情,突显救援队员果断、勇敢、沉稳的精神品质,由此开启《桥》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浅层理解进入深层理解。

(二)突出阅读重点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体现在课前导入环节,还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中探究环节。“读思达”学习法的“读”强调从关键字、关键词入手,探究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图,进而实现深度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字词的运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例如,教学《别董大》一课,教师提前确定阅读重点,让学生从意象中感受送别情绪。为突出阅读重点,教师借助“读思达”学习法,用多媒体将诗歌中的“黄云”“白日”“北风”“雪”等字词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与景象的关系。面对不同颜色的字体,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将情感迁移到脑海中,形成一幅友人送别时的画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内容。

二、丰富活动形式,促进深度思考

“读思达”学习法的“思”是依托驱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理解。活动是产生问题、探究问题的支架,教师通过丰富活动形式,设计不同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一)项目化活动形式

项目化学习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探究核心问题,实现学习目标。教师需要从整体上规划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转为整体化学习,提升语用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岁月”,语文要素是“掌握表达独特体验与感受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问题——“童年是长大的第一步”,让学生总结童年的感受,发表关于成长的看法。为引导学生探究核心问题,教师设计了以下子任务。

任务1:我的童年真有趣。该任务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学习探究的切入点。教师要求学生朗诵古诗词或者创编童年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展开童年回忆,以此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童年的探索产生兴趣,打牢阅读与表达的基础。

任务2:走进他人的童年岁月。该任务旨在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品质。

任务3:我们终将长大。该任务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看法,整理自己、父母、朋友的照片,为照片书写寄语。

三个任务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递进式的体验中逐渐获得用语言文字描述独特体验的方法,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二)辩论赛活动形式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有助于学生碰撞思维,深化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教学《跳水》一课,教师设计辩论主题“船长拿枪逼迫孩子跳海的行为,正确吗”,正方认为正确,反方认为不正确。双方针对各自的立场收集论据,表达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正方围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船长产生逼迫孩子跳海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目的是救孩子的命”展开论述;反方围绕“船长拿枪逼迫孩子会使孩子受到惊吓,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展开论述。双方经过激烈的辩论,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由浅层思考转化为深层思考,实现低阶认知到高阶认知的升级。

三、优化读写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读思达”学习法的“达”是对知识输出的过程,教师利用文本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文本中的表达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

(一)强化受众意识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视表达,轻视交流,导致学生无法感受语言沟通的魅力。“读思达”学习法强调在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受众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语言构建的主体。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同学们,著名编剧大师A举办了一个剧本创作大赛。大赛组委会拟邀请参加本次大赛的人数不多,为争取到参赛的名额,大家需要完成编剧大师A提出的挑战任务。这个挑战任务就是完善剧本,编剧大师A提供了一段漏洞百出的剧本,人称模糊,情节衔接不上,逻辑前后矛盾……”教师以多媒体展示该剧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善剧本内容。

在此情境下,学生重新编写剧本,确保其符合主题,逻辑通顺,人称正确,架构清晰,情节合理。接下来,学生以编剧的心态看待教材上的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的表演方式、思想价值,在大情境驱动下完成阅读与交流任务。

(二)加强过程指导

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化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与交流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想对您说”,需要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有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话吗?在和爸爸妈妈说话时,你会产生哪些感受?”问题是激活思维的助推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调动生活场景,下意识地投入和父母对话的情境中,回忆自己当时的情绪,写出的内容更真实。

综上所述,“读思达”学习法,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浅层进入深层,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考能力和表达技巧都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