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王华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专注于“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价值,引领学生实现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发散阅读思维,强化阅读感知与体验,增强阅读技能与素养,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读写迁移困难,学生阅读效率有待提升

现阶段学生在展开阅读课堂合作学习的时候,存在扎堆玩、聊天的现象,无法及时完成阅读任务。他们不能从阅读中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分析更为多元的写作手法,无法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所以无法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实现读写之间的有效迁移,自然也无法实现阅读课堂上的读写结合。

(二)读写难以结合,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主导者,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与探究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进行创新与深化,自然无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融合。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入解读文本,制定读写结合的策略

要想实现读写结合策略在阅读课堂上的有效使用,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可以创设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所采用的结构、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的情感基础,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与意蕴,最终增强阅读实效,提升写作能力。

如在教学《白鹭》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去理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最后,在学生实现了深层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读写迁移。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文章描绘了三幅十分优美的白鹭图画,你还能够想象其他的画面吗?请展开大胆的联想与想象,写出精彩的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关联阅读内容,让他们通过想象去写作,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感受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内涵,从而落实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提升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效果与质量,实现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增强。

(二)借助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有效的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写作内容更为丰富,助推他们写作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写作思维迁移到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寻找写作的视角,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准。并且还可以立足于课内,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更为丰富,最终保障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升他们阅读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桂花雨》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展开“编写日记”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以“桂花”为行文线索,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情呢?

2.作者在写这些事件的时候,又表达了哪些情感呢?

3.你认为文章中哪一段写得最好,最能触动你的心弦,为什么?

4.作者在结尾对比了家乡的桂花,目的是什么呢?

借助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然后寻得答案,进而理解并把握文本的重点内容。同时,教师的提问也能够让学生将视角聚焦在写作语言及写作构思的积累与感悟上,为学生的日记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课外阅读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如《橘子红了》《金盒子》《春酒》《故乡的婚礼》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课外书籍的阅读,更好地感知作者心中的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以及友情等,去感悟她细腻柔婉的笔触,感知她运用独特的手法展现出来的人性的真善美等。这样学生便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真实的感知。在学生实现了课内与课外多元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练笔实践。既可以自选一个主题也可以模仿文章中第二段的对比手法展开日记创作。比如,有的学生在写柳树的时候,会将其与开花的玉兰、桃树相比,进而突出自己对柳树的喜爱。也有的学生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进而凸显自身的情感,等等。这些便是学生受到了这篇阅读内容的启发,实现了读写结合与迁移。这也就整体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学习实效。

(三)借助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高效仿写

小学生的写作一般是从仿写开始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抓住关键片段细细地揣摩与体会,并在深层阅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实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具备更为敏锐的写作视角,所写出的文章内容将更为丰富,结构会更为严谨,并且在情感方面的表达更加富有层次感。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展开多元朗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层探究与分析,也可以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感悟文章内容。比如,整篇文章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等多个角度去描写“母亲”的,这些细节的描写将一个“慈母”的形象展现出来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引导他们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与体会,明确其表达效果,然后进行仿写。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回忆并写下自己与母亲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样学生便能将视角聚焦在生活之中,聚焦于母亲身上。从细微之处着手去分析母亲的付出,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爱。有了情感的加持,学生便能够借鉴这篇文章中的谋篇布局技巧,展开写作实践。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理解并掌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够提升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四)阅读写作结合,让读写能力提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鲜活的“源泉”,也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指明方向。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实现读与写的双重互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助推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教师在教学《跳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实践中对文本进行总结归纳,既包括对文章中心的归纳,也包括对文本创作手法的总结,从而培养写作思维,为写作实践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能够通过读后感、续写、补白、改写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写的能力,创作出更为优质的作品,而他们创作的过程也是对阅读内容进行再度理解的过程。最终,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将获得双重提升,实现语文综合学习效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创新阅读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去感悟阅读内容的中心内涵,让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整体素质得到切实的提升,最终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黄河路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