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陆凯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与方向。它要求教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来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领悟、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探讨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更为丰富与新颖,使得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思考更为全面与丰富。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精准掌握语文阅读内容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个层次细致地讲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展现,无法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达成共鸣。而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够让学生通过解决学习任务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交流与合作探讨出一个最终的结果,更为精准地掌握文本内容,加深他们的思维认知,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实效。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要实现高效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而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教师采取合作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通过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组内的合作与互助,实现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这样便能够加深学生对团队协作重要性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起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与理念,逐渐完善思想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一)优势互补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阅读能力、性格差异、阅读兴趣进行优化组合,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发展的机会。

(二)有的放矢的原则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任务与方向,让他们在对合作内容有明确认知的前提下去展开合作学习,才能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展开合作实践,在互相交流中发散思维,挖掘阅读潜能。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关注整个组的结果,还要去关注小组内部成员的个体学习情况。教师应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去展开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才能保证他们后续的合作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设计合作学习教学方案,全面推动合作学习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长久地集中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制定合作学习策略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知识,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揠苗助长》的中心是让学生明白“做事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更大损失”的道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层地理解这一则寓言的道理,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互动,将整个故事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实效。

(二)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发挥合作学习策略效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准确把握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思维优势和长处,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他们针对阅读内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整体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得合作学习的策略发挥积极的教育教学价值,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层理解与探究。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在课堂前10分钟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展示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美景,然后再为学生呈现圆明园被列强毁灭时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中间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更为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内容与中心,加深他们的感悟与体会,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合作学习。在最后的10分钟,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既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也要针对整个文本内容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内容,完成知识框架的完整构建,进而打造更为高效的合作学习课堂。

(三)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去驱动学生展开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发散思维,挖掘潜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创造性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教师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如从网络上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大致了解所学课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再让他们通过多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提问式教学情境。比如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呢?文章中“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请仔细分析当中的细节描写之处,讨论这些细节描写对老班长角色塑造的作用。你从老班长的身上获得了哪些启发与感悟呢?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能够让他们进一步感知文本的主题与中心,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四)分层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进行分层评价。比如,教师可以先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让其他小组学习优秀小组的优点。然后再客观评价小组中的优秀成员,让组内和其他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向这名优秀的成员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来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要逐层深入,展现出评价的层次性。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文章的掌握程度进行自评,进而展开组内互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使得整个教学评价能够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样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指示作用,促使学生明晰自己所需优化和创新的点,以便在后续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所优化,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新安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