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一二三”

作者: 郭炆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不再是“单元练习”中的一小部分,而是大大方方地出现在目录之中,而且旗帜鲜明地以“口语交际:×××××”的形式指称其内容。“正名”的背后,笔者看到了新教材编者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体现了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在教学中把口语交际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同等的高度,加以重点关注。

一、一个中心:培养情商

口语交际应教什么?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笔者认为,在多元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口语交际是学生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体现,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储备、表达能力、语言水平,更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养。语文老师应准确把握各种因素的特点,让情商之花在口语交际训练的沃土上更美地绽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交际话题是“父母之爱”。这个单元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在学完这三篇课文之后,学生感知了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的深情。同时,五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本次口语交际刚好为亲子沟通提供一个有效途径,让学生在交际情境创设、交际场景模拟练习中逐步学会表达观点,和父母有效沟通。教学中,老师可以带学生走进“爱的故事屋”,讨论、交流:李刚的爸爸对孩子是严爱,王小雅的妈妈对孩子是溺爱,陈敏的爸爸对孩子的爱的方式比较好。无论严爱还是溺爱,都是爱的方式,我们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语言要委婉一些,避免在与父母沟通时一味指责,伤了父母的心,做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听”“说”教学,它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说话”,这正是高情商的一种体现。我们要教会学生在人际交互的情境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提高口语交际的动态把握能力。

二、两个关键:“口语”与“交际”

1.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口语”

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自然有别于“书面语”的交际。有老师误认为,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听并能进行口头表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锻炼和提高,往往会将口语交际课无形中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以三年级上册“我的暑假生活”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拿着暑假的照片这样讲述:“大家好!猜猜看这是哪里?暑假里我爸爸带我去了广东,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讲在广东的所见所闻……”中途可能会有其他学生提问,可能会有其他学生附和,在互动中,该学生讲完了自己的暑假生活。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我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就像海边的贝壳五彩斑斓,然而有一片贝壳最璀璨夺目,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深刻印象。那天我和爸爸来到了美丽的广东,这里路边有许多的水果树……”

对比以上两段展示,后者书面色彩浓厚,语言优美,但脱离了自然对话的语境,这并非口语交际课所倡导的方向。口语交际并非“书面语”的口头表述,而是“口语”的交际。

2.口语交际的核心——“交际”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互动交流,交际就是为达成理解、接受、融洽而进行的情感、信息上的沟通和交流。口语交际应是通过口语的方式运用交际的功能指向交际目的的一种互动,需要根据场景、对象、反应、情感体验变化适时应变,而非仅仅只是自说自话。这样才能让沟通更和谐,在智慧的交际中筑建更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关于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学生肯定有不同意见,不同身份的人更会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环保局局长、环卫工人、眼科医生、鞭炮厂工人、消防队员、普通公民……学生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应组织协商,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对象、身临不同场合的交际技巧,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中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辅助等多种形式来润滑互动的过程,以更好地实现与人交往的需要。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只是听与说的能力,而且饱含着丰富的交际艺术。在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交际随机应变能力、交际心理调适能力、交际技巧策略的运用能力,才能抓住口语交际中“交际”的核心,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三、三种策略:情境、过程、创意

1.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课堂上需要借助教材话题,合理真实地创设场景和情境,通过“语言描述”“模拟表演”等方法,使学生有亲历感、现场感。以三年级上册“请教”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请教别人时要有礼貌,能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时机请教。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场景让学生表演:别人正皱着眉头,很烦躁的样子,这时候请教合适吗?别人态度很差,不愿搭理你,你怎么办?别人回答你问题的时候,说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话,你怎么办?交际中难免有障碍,互动中总有不顺畅的时候,应对障碍调整策略和方法,想方设法完成“请教”过程,也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过程。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学会多样的交际技巧。

2.注重过程设计,让学生反复练习

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语境学习交际艺术,但从学会、掌握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多次反复练习,“量”才能引“质”,“熟”才能生“巧”。一年级下册的“请你帮个忙”,教材中设置了向叔叔问路、向同桌借水彩笔、请别人帮捡足球三个情境,让学生用上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练习三次远不够强化,我们老师可以再设计向哥哥问问题、向姐姐借头绳、请同学帮捡笔袋等多个情境,对学生进行“多回合”的互动训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内容选取求新,让学生说得更好

教材中编写的话题并非教与学的全部,老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进行重组与拓展延伸。口语交际本身并不追求知识的连贯性,更注重心态、环境、时机等诸多因素的内在情境性。所以我们老师在开学之初应预先熟悉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所有安排,教学中抓住最好的时机,创造性地进行适时的口语能力培养,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总而言之,“生活即语文”,口语交际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智慧、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阵地不仅仅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更要在语文课外活动、阅读课、综合实践课、习题指导课,甚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激活学生的表达需求,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养成真正管用的交际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