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作者: 郑蕾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有别于常态化的,更关注学习本质的“逆向教学设计”方法。受此启发,我以《夏洛的网》这本书为例,进行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什么是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完全相反,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引导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它提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或目标出发开始设计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确定了预期结果后,首先考虑评估方案,再具体设计相关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不以教材为依据,而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学习结果表现为理解知识,并能有效地将知识和技能迁移至新情境中。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以《夏洛的网》为例。我使用逆向设计模板来进行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

1.预期的迁移。学生能够调动阅读积累对作品进行整体性阅读,能够关注表现作者意图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提炼出核心故事,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思考作品的主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者、对故事、对书中角色的理解。

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现和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且具备创新意识。

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学会独立阅读。

2.学生将要持续思考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友谊、看待生命、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爱?

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书中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形象,并能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初步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作品内容及其情感内涵。

3.预期的理解。分析并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蕴含的哲理,对关键人物的作用进行探讨,对威尔伯的人生“低开高走”的原因进行分析,关注在夏洛的引导下的威尔伯的精神层面的成长。

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充实自己对文学形象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体验与感受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美和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初步形成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思考。

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作品内容及其情感内涵;结合语境,理解作品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作品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通过浏览内容简介、目录等快速了解一本书,以及学习如何通过赏析精彩片段去品味一本书。

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欣赏、评价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透过文字理解作品的主题。

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整体感知,概括提取主要信息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标准

这个阶段要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具体标准,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和理解了相关的内容。逆向教学设计需要我们根据收集来的评估证据来思考课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根据要讲的内容。

《夏洛的网》逆向教学设计第二阶段内容如下。

1.表现性任务。

①学生完成“人物颁奖典礼”,选一个印象深刻的书中角色,为他撰写颁奖词。(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②圈画全书关键人物,并以威尔伯为中心,绘制威尔伯的人际关系网。(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③借助插图,回顾威尔伯的成长历程,完成威尔伯的人生曲线图。(预期的理解)

2.依据预期的结果,需要搜集的其他证据。

①问答题——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并准确回答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有关故事内容理解的问题。如:你觉得威尔伯是怎样的一只猪,它是不是可以配得上夏洛的网上文字?(预期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友谊,看待生命,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爱?(学生将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②作业——关于整本书故事内容理解的巩固性和拓展性作业。如:请你给作者写一封信,将自己的阅读感想表达出来。(预期的迁移)

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并互评《给E·B·怀特的一封信》,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者、对故事、对书中角色的理解。

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与教学活动

这个阶段,我们要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设计,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为了便于按照优先次序排列学习和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以W、H、E、R、E、T、O等字母为编码。这些字母的含义分别是:

W=了解学习的方向(Where)和预期结果(What);

H=把握(Hook)学生情况和保持(Hold)学生兴趣;

E1=代表知识的体验(Equip)和观点的探索(Explore);

R=反思(Rethink)和修改(Revise);

E2=允许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互评(Evaluate);

T=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兴趣和能力个性化地设计作业和活动(Tailored);

O=组织(Organized)教学,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持续参与的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夏洛的网》学习活动顺序如下。

①学生完成“人物颁奖典礼”,选一个印象深刻的书中角色,为他撰写颁奖词。奖项名称由学生来决定,颁奖词如下:我要把勇敢(智慧、友善、聪明等)奖颁发给……,因为他……。从而引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H,T,E2)

②介绍故事中的角色,并以威尔伯为中心,绘制威尔伯的人际关系网,帮助学生看到威尔伯身旁不同类型的帮助者。(E1)

③借助插图,回顾威尔伯的成长历程,完成威尔伯的人生曲线图,深入讨论弗恩、夏洛、老羊、坦普尔顿对威尔伯的成长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E1,T,O)

④夏洛织了四次网,彻底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四张网上分别织着“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你觉得威尔伯是怎样的一只猪,它是不是可以配得上夏洛的网上文字?联系故事里的片段,大胆地表达出你的看法。(W,E1,R,O)

⑤学生讨论。夏洛织出来的四个词语能不能改变顺序?这四个词语每个都传递着夏洛对威尔伯的期待,威尔伯也在努力实现夏洛的愿望。同时,这四个词语也蕴含着作者的观点:当你已经成为王牌猪,被人认定为了不起,确实也能够光彩照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请你一定要保持谦卑,让外在的美好变成内在的美德。(R,T,O)

⑥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友谊、看待生命、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爱?(E2,T,R)

⑦在E·B·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张网拯救了威尔伯的生命,也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爱与温情。请你给作者写一封信,将自己的阅读感想表达出来。(E1,T,O,E2)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启示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看中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却很少思考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学习结果。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教者必须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首先思考如何进行恰当的评估,确定了评估标准后再设计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从核心素养培育和课程标准的角度来思考学习结果的确定,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为起点来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思考的是学生将会得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打算教什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莲沁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