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诗为友”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
作者: 徐凡恬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三单元是以“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为人文主题的现代诗单元,安排了主题为“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该如何发挥现代诗的价值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情感及其美感,又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进呢?笔者认为,可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现代诗教学有“路”可走。
一、启动阶段
在启动阶段以初步了解现代诗、在朗读中感受体会诗歌情感、收集并整理自己喜欢的诗歌为主要目标,以活动准备和学习冰心的《短诗三首》为主要内容。
一本活页本是学习活动的物质准备,是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诗歌创作的主要阵地。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诗歌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成员的具体任务,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收集和整理资料将贯穿整个学习活动。在教学冰心的《短诗三首》时,教师便要将收集和整理资料安排为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任务,并重视教材中的活动提示,依托课文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分步推进。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根据自己的疑问有的放矢地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迫切地想要表达和分享的期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班级汇报。除满足学生的期待感外,教师要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出发,引导学生初步走进文本,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开展现代诗歌的教学。
“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写清楚作者的出处”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提示。在课后拓展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活动提示的要求,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摘抄喜欢的诗歌。学生的摘抄往往是凌乱、无序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摘抄的诗歌进行筛选和整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摘抄的诗歌,在活页本中按叙事诗、抒情诗或散文诗等分类标准重新排序摘抄。这一过程是学生对诗歌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亦是学习整理资料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如何根据需要有重点地收集资料,为推进学习活动和展示成果蓄力。
二、推进阶段
诗歌综合性项目化学习的推进阶段以在朗读中体悟诗意诗情、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尝试创作现代诗为主要目标,以学习艾青的《绿》和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为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习的形式鼓励学生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在预习《白桦》时,学生可收集俄罗斯国树白桦的资料,了解白桦在俄罗斯的重要地位,为体会诗歌情感作铺垫。
在四年级现代诗的课堂教学中,诵读诗歌是学生感受诗歌韵律、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学习方式。具体教学可分为三步。
一是诵读诗歌,读出韵味。在初读诗歌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出韵味。如《绿》的教学中,教师可配乐范读诗歌正确的字音和停顿,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朗读交流,在班级中朗读展示。结合这首诗独特的表达,学生可抓住关键词读出第二小节中“绿”的不同和丰富,读出第三小节中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读出第四和第五小节中动静之中的景象变化,用诵读传达出自己对诗歌个性化的理解。
二是诵读诗歌,大胆想象。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诵读中对诗歌产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将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诗歌内容想象成画面,真正理解诗意。如在教学《绿》的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墨水瓶倒翻了”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绿意铺陈的画面,感受“墨水瓶倒翻了”这个比喻的生动,表达的奇妙。
三是诵读诗歌,体悟情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体悟诗歌的感染力,从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如《绿》所写的“所有的绿”随风而舞动的场景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教师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感受“绿”所蕴含的生机和活力,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赞美与热爱。
在三步教学完成后,教师以课后习题为基础,带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如在《绿》和《西湖漫步》的对比阅读中,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诗歌语言的凝练、感情的充沛、表达的独特。
“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活动提示。尝试创作现代诗不仅是学习推进阶段的主要目标,还是本次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歌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想象,以已学诗歌为范例进行仿写。学生的仿写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以段落仿写或续写为起始,让学生逐步学习凝练语言,组合意象。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迁移仿写。教师可将已学诗歌的格式与写作方法作为基础,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仿写。如《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该诗集正如冰心自己所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繁星》中的诗歌就是作者的“小杂感”。教师可鼓励学生仿照诗歌语句用凝练的语言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小杂感”。在诗歌的仿写过程中,教师也要以仿写为基础,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三、成果展示阶段
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以小组内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为主要目标,以学习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和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
在活动的启动阶段和推进阶段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收集、整理资料为辅学习了三首诗歌。在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时,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总结诗歌学习方法,并放手让学生以个人为基础、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课上练读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自读自悟并交流读后感受、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诗歌综合性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汇总和展示阶段由“合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两部分组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提示、引导、鼓励。如在合编小诗集中,教师要提供范例引导学生明确诗集的内容编排和呈现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科学分工。为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完成诗集,教师还可将学生自己明确的分工任务布置为家庭作业,也可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小组内及时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诗歌朗诵会。在前期筹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如自主推选主持人、确定朗诵会评价标准、明确奖项设置等。在朗诵节目的安排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员进行班级展示。除口头展示外,还可在教室的图书角集中展示合编诗集,让学生随时借阅。
在部编版的教材中,现代诗歌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现代诗单元的教学中要仔细研读教材,立足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主动分阶段进行好诗歌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活动,并以此为跳板,让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掌握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