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优化策略窥探
作者: 林婉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引领学生在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中抒真情,写实感,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去练习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习作素养是一种长期训练,叠加而成的。这仅仅依靠每学期几篇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习作训练延伸到课堂,做到与阅读融为一体,让学生边阅读边练笔,才能帮助他们在巩固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一、坚持问题启迪,推进表达仿写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小学语文随堂练笔的创新思路探究中,教师要注意以问题为导向,以思想为引领,指导学生在质疑中探疑,在探疑中解疑,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在仿写句、段和篇的逐步发展和延伸中推进随文练笔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影响仿写质量的因素较多,除考虑题目设计外,还需注重仿写方法的灵活运用。从凤头猪肚的写作技巧入手分析,“凤头”是指作品的开头像凤头一样漂亮和秀气,尤其是作文的首句,要求极具吸引力,有让人继续阅读的欲望。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及时点拨、启迪学生,引导他们对其所用言语进行推敲。
例如,在开展《富饶的西沙群岛》随文小练笔时,首先从问题“画面中重点描写了什么”开始,指导学生围绕问题,提取画面信息。接着引领学生对照文本内容,在模仿文本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去介绍图中的一个画面。这里要注意说清楚画面的点是鱼,是珊瑚,是海龟,还是海鸟,要在从点到面的延伸中让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然后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过程中,从开头直接定位画面的内容,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或者是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此外,还要注意突出西沙群岛的特点,如富饶等。
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模板,在锤炼凤头的写作方法讲解中,多引入课文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仿写。凤头的仿写方法包括绘诗画,春风撩人;引名句,起点高远;巧博喻,形象开阔;趣比拟,别开生面;作排比,造势磅礴等。实践证明,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作文仿写教学,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问题导向式仿写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索文本的写作思维,逐步完成自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只有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才能帮助他们提高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并在实际写作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同时,仿写以问题为切入点,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这也是对传统仿写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师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需要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在随堂练笔中灵活运用与迁移,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在《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比给出的作文凤头写作方法,从仿写训练的角度分析、思考“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并趁机讲解这种凤头写作方法的运用优势和价值意义。在课文改写中,要利用问题导向促使学生更加明确后续的写作方向,让学生有话说,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凤头写作方法进行改编。
而写作技巧“猪肚”是指文章中间主体部分像猪肚子一样充实、丰满、有分量。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作文结构的指导。教师可以从课文的中间主体部分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比排比段式、提示段式、总结段式及小标题式的写作方法,充分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的意义,为后续的改写做良好的参照。或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课文中精彩的片段,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将作者的技能进行迁移,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激发其写作兴趣,实现从仿写到创作的转变。
二、整合文本资源,推进形式改写
皮亚杰指出,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真理,或者由学生重新发现或者重建真理。为此,在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开展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文本探究为基础,引领学生通过改写练习在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获得、自己去重建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重建和整合。学生在写作中对文字的组合能力,也是对其写作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唯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合文字,才能确保改写文章的逻辑缜密。从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低与记流水账等写作问题现状入手,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与系统性,使其在改写中加强对细节的把控,以此增添作文的美感。
例如,在学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后的随文练笔中,改写的练习定位于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的景色。在借鉴和模仿文本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写作练习。一是明确描写的地点,精准选材。从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入手,在精准选择有特点、印象最深的景色基础上明确写作方向和写作目标。二是学习表达技巧,改写练习。如文本中“一步一步地走”“一片一片地数”,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又富有韵律感的氛围。改写练习要引领学生学习借鉴文本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质朴自然的笔触洋溢丰富的情感。三是定位景色描写,凸显美的发现。对于生活中的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视角,即使对于同一处景物每个学生也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在改写练习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表达,让改写练习既根植文本,又跳出文本,再现真实的景色。实践证明,改写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习作教学中,以“改写”切入,以范文引路,引导学生改句式,改顺序,改结构。而指导中年级学生从改写起步,无疑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捷径。改写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并且能够激励学生从仿写中吸收更多语言素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在《雪孩子》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挖掘出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环境描写的技巧。如,多挖掘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技巧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去掉公式中的动作或神态、所说的话等要素后,语句组合是否规范、词义是否到位”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能灵活运用细节描写的技巧,切实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体课程知识的学习感受,教师要抓住课文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让学生对细节内容进行分析和感受,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整体语文知识框架,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改写是主要的写作活动之一。通过不断模仿他人,让学生把阅读和写作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在阅读教学当中,老师首先应当选取与学生阅读水平相符合的范文,然后让学生模仿、创作。学生在进行改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吸收作者写作的精华,进而力争比原文更胜一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改写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三、借助想象延伸,推进内容续写
布鲁纳指出,学习者应该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主动参与,而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为此,在小学语文随堂练笔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延伸文本,在续写练习中深化文本和升华文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展开合理的构思,更利于提升作文的质量。题目直接影响大家对作文的整体印象。毫无创意的题目,即使内容再出彩,作文也会被忽视或看低。因此,需引导学生树立创意题目意识和认知。对于续写的题目方面的认知尤为重要。教师尤其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或追问,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顿悟,从而萌生各种创意。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故事续写练习中,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小蜘蛛长大了,变老了,然后死去了,老屋会因此倒下吗?于是,学生在续写练习中从小蜘蛛讲故事开始进行文本延伸:有的学生提出小蜘蛛去世了,还有小苍蝇、小蚂蚁需要帮助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小蜘蛛的孩子也舍不得老屋,把老屋当成自己的亲人,然后一代一代地接力给老屋讲故事,和老屋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续写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要尊重文本的情感定位,以善良、相守与和谐为基调,以爱的情感为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情感的强烈反差,让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出现断层甚至面目全非。二是把握文本内容的延伸和故事的发展方向。从文末的故事发展情况进行顺势延伸,让内容更加丰富,使故事发展衔接得更加自然。三是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从自然和生活的笔触入手,以安静祥和的情感和善良、乐于助人的思想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老屋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生命的延伸,别人因为老屋的帮助生活得更加美好,大家也因此而过着相守、闲适、幸福、美好的生活。
又如在《狐狸分奶酪》的教学中,通过续写训练,能够了解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和主旨的理解程度。在续写的过程中,相对于题目设置,学生更注重作文内容的编创。文章的题目主要围绕对内容的范围方面进行规定或是实现对思想方面的概括等核心目的进行归纳得到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挖掘作文题目的深度,要让学生意识到写好续写的文章,不仅要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与把握,还需在题目方面加强规划,打破以往写作中落入常规思维的题目设计瓶颈,注意题目设计的入手点与修饰词的合理运用,不断提高作文的优势占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运用形容词等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提出“你对故事角色性格特点的印象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角色的形象,在思考中主动联系生活与自己的思想行为,并在小组讨论与集思广益中得出完整性的结论。还可以在学生拟定题目时,通过不断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改题目。《狐狸分奶酪》属于寓言故事,需要教师多呈现其他寓言故事的题目,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题目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从动物角色形象与精神品质及故事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和故事内容,再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替换,从而设计出新颖有创意和富有隐喻性的续写作文题目。
总之,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在文章不同内容处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充分把握文章内涵。还要让学生在随堂练笔中实现对阅读学习的反哺以及课文中写作手法的迁移,通过创新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及特色,从而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