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也能“换位思考”

作者: 姚彩萍

多角色写作指导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它的特点是围绕同一主题选择多种角色写作,或是同一作者围绕不同的角色进行同一主题的创作。多角色写作指导不但打破了传统写作指导的桎梏,带给了学生十足的新鲜感,同时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展开多角色写作指导,能赋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和灵感。

此次研究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角色指导方案进行深入规划,指出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指导计划,由此带来全新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多元化、多角度的体验中感受文字创作的魅力与快乐!

一、同一“主题”的多角色创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学生写作越来越缺乏创造力。比如在书写有关小草的文章时,十名学生当中会有八名学生写道:“看着小草一点点钻出土壤,那是顽强的生命力与拼搏精神的写照,是生命的颜色……”我们再反观时下流行的作文书,会发现书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此时我们不禁了然,原来学生的灵感是来自于作文书,而非真正地“体验”。很显然,这种创作并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无法升华他们的灵感与思维。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这个现状,而改变的方法便是融入角色创作,因为它可以刺激学生的灵感。

文章的“主题”又被称为“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与统帅,是行文期间需要用语言文字有规律、有逻辑地表现出的目的,是反映创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核心。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又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说明文的说明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议论文的论点等。围绕主题展开写作,因为角色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效应。引入多角色写作指导便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神奇的化学效应,继而体会同一主题的多角色创作。

【案例片段】

以统编教材《坐井观天》一文为例。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告诉学生看待问题、事物的时候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井底的青蛙那样,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还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然而,在读的时候也有学生提出疑惑:“可是青蛙它始终生活在井里,出不去,它如何能知道天空到底有多大呢?”当矛盾出现的时候,便是学生展开多角色写作的最佳时机。此时,我们可以将课文《坐井观天》作为创作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多角色创作。由此,赋予学生新奇且有趣的写作体验。

以下为我班小明(化名)笔下的两篇作品。

旁观者的视角:深知坐井观天而不改——我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也遇到了许多的人和事。在与大家的交往中,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明知道自己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存在“坐井观天”的嫌疑,却不愿意去改。而且,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还会以“我又不知道,我能怎么办”作为开脱的理由。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深知坐井观天而不改,只会间接毁掉我们自己,自欺欺人绝对不可取……

“我”的视角:接受新事物让自己变得强大——我年纪还很小,接触的事物也不多,但是我知道世界比我想象的更大,更丰富精彩。所以,我从不会拒绝接受新的事物。而且,我非常喜欢有人能为我指错,因为当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便会接受更多的新知识,这能让我变得更强大。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平日的生活里,我都愿意谦虚求教,哪怕只是得知了一个事物的由来与功能,这个过程也会让我累积更多的智慧财富……

在这次体验中,小明分别站在了旁观者的视角和“我”的视角,对“坐井观天”的现象展开了陈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然,或许他的一些想法稍显稚嫩,但是字里行间那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却令人动容。我们在点评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和称赞,这样才能让小明以及其他的学生都能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从而让他们的写作水平日益提升。

二、同一“片段”的多角色创作

在阅读一些文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几名学生围绕文章中的一个片段争论不休,且互不服输。记得在读《乌鸦喝水》时,有的学生指着书中的插图询问:“你看,旁边就是小河,它为什么不直接在那里喝水?”又比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的学生询问:“小女孩真可怜,她为什么不寻找警察叔叔帮助自己呢?”每每这时,便会有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回答,然后让场面再一次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在面对学生的“争吵”时,我们要出面阻止吗?不!恰恰相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围绕同一片段展开多角色创作。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联想到更多,也能让他们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让他们在多角色创作与集思广益中升华智慧。

【案例片段】

以统编教材《狐假虎威》一文为例。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既能在读的同时掌握一个成语,也能悟出宝贵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依靠某种势力的人,虽然能够作威作福、欺压他人一段时间,但最终,不会落下好下场”。我又发现学生在读到狐狸欺骗老虎的片段时,相互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狐狸过于狡诈,但也有学生认为狐狸很机智。对此,我鼓励学生围绕该片段展开多角色写作训练。

以下为我班小刚(化名)笔下的两篇作品。

假如我是狐狸:我是一只小狐狸,人人都说我奸诈狡猾,可是我的生存也很艰难呀。论肉搏,我打不过饿狼,打不过老虎,打不过猎豹,就连一些强壮的犀牛都可以欺负我。唉,难以生存呀…那天我遇到了老虎,它想要吃了我。可是,谁能甘愿被吃掉呢?活着不好吗?不行,我得想办法救自己!对了,老虎很蠢,所以我可以骗它,让它以为我才是丛林的王者……我成功救下了自己,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抨击我呢,难道我救自己也是一种错误吗?虽然我的肉体不够强,但是我很聪明呀,聪明的头脑也会让我变得强大!

假如我是老虎:唉,身为丛林的王者,我怎么会被狐狸戏耍呢?在这片森林中,不论是饿狼,还是狮子,我都不曾惧怕,很多动物看到我都会绕道,甚至向我求饶。可如今,我成为森林里的笑柄!一直以来,我以为拥有一身强大的蛮力就可以肆无忌惮,但是这次遭遇却让我明白,我不单单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聪慧的大脑,不然下次还会被戏耍,哼!

在这两篇文章中,小刚针对《狐假虎威》的片段进行了陈述,并从“狐狸”和“老虎”两个视角出发,对文章的核心进行了深思。其中,他给出的观点是若想变得强大,不但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聪慧的头脑。这一点恰恰与当代人才的培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为了确保他的文章更出彩,我还鼓励他站在其他小动物的视角来思考这件事情。

例如小刚撰写的第三篇文章《假如我是小兔子》。

最近森林出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老虎居然被狐狸戏耍了。哈哈哈……狐狸虽然很狡诈,但是也很聪明,不然它就被吃掉了。可是我该怎么办,我没有狐狸那么聪明,也没有老虎那么威猛。对啦,我最擅长的是跑,我可以多多锻炼,继续增强自己的奔跑速度,让老虎和狐狸都追不上我!

在第三篇文章中,小刚又提出了新的观点,那就是发展自己的长处,用优势战胜对方,这一点在社会上极为实用!

三、同一“作者”的多角色创作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想法往往会和身边的人存在出入。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这些出入与他人发生争论,并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换位思考,便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之所以我们会坚持否定他人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当下流行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相同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许我们的做法并不比对方好到哪里。所以,学会站在别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这既是一种人生智慧,又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多角色写作指导中延伸出“同一‘作者’的多角色创作”,可以充分满足上述发展目标,而且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积极地站在不同人的视角去看待一些人或事。如此一来,不但能让写作过程充满更多的乐趣,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刻板认知。久而久之,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从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带来良好的影响,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案例片段】

以统编教材《秋天的雨》一文为例。表面上看它是以秋雨为线索,实则是刻画秋天之美。另外,从不同视角看待秋天之美,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人物视角,对眼中的秋天展开描述。这样能带来全新的体验,点燃学生的智慧。

以下为我班小东(化名)笔下的两篇作品。

以“农民的孩子”为主角:秋天来啦,大地就像是铺洒了一片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刺眼。但是,虽然刺眼,可我非常爱它,因为它的果实是未来的希望。每次秋收的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农田忙活。此时,如果有风吹过的话,还能看到一片片金色的浪花。爸爸说这金色的海洋是劳动人民的荣耀。起初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直到我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吃不饱饭的人后,我才意识到这片金色的海洋不单单是粮食,更是活着的希望……庄户人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片金色的海洋,将食物献给世界,让人们吃得饱,吃得好……秋天的美,更是饱腹的美,是生命的美,是充满希望的美!

以“动物”为主角:我是一只可爱的小仓鼠,毛茸茸,每天躲在麦浪里,嗅着粮食的芬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转眼,秋天来啦,我爱秋天,因为秋天时我能大快朵颐。每次离开家门,看到外面一片片金色的麦子,我都会流出口水,不过我要小心翼翼,不能被人发现呢……

从不同的角色出发创作出的文章自然不同。第一篇文章中,小东以庄户人家的孩子为视角,阐述了自己眼里的秋天之美;第二篇文章中,小东则以小仓鼠为视角,阐述了动物们眼中的秋天之美。不得不说,他的创意很有趣,也体现了小学生那天真而单纯的心思。在他们的眼里,美就是美,只要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欣慰的,那就是美中之美。所以,我们在点评学生的文章时,不能盲目地指责和批评,更要用耐心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燃起继续创作的信心,从而为之后的多角色写作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多角色写作指导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写作的是,多角色写作指导能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同一件事情,这样能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并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多角色写作指导重在“质”,而非单纯的“量”。因此,何时开展多角色写作指导,如何规划活动过程,如何让学生及时吸收知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