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 谢磊学生多读书是十分有必要的,读书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过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有着很大的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偏低。很多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之外,其他任何文章都不读,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第二,阅读的文章类型单一。教材里面所包含的文章通常都是散文,同时篇幅不长,因此学生在以后即便是有时间也不会去阅读。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正确阅读能力。第三,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现在一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还是让他们使用精读的方法,很多其他方法例如跳读、略读等都没有介绍给学生。精读整本书是非常累的,很多学生会望而却步。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使用很原始的讲授法,这样不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调动,无法高效地学习课堂知识。对于这些问题,要做的改变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要整本书引入,而不是一篇一篇的引入。名著阅读便可以让这两点要求得到满足。名著具有很长的篇幅,同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值得学生去研读。温儒敏教授指出:“想要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还是学好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产生想要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之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基于该理念编写的部编教材十分重视名著阅读,教材中推荐了很多名著,同时有着系统性的安排。对怎样结合部编教材开展名著阅读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进行系统规划,纳入课程体系
虽然语文教材都会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没有将这一要求很好地落实,没有在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也没有安排学生在下课之后进行名著阅读,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名著阅读活动。所以,要将名著阅读活动放到语文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由于学生有着很大的考试和学习压力,所以课程的保障对于名著阅读活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设置了名著导读课,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每周都有一节名著阅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展开有效的阅读。
把名著阅读纳入课程中,能够让阅读的实效性得到保障,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名著,同时还方便教师进行统一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阅读课可以让学生有阅读名著的时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在下课之后主动地去阅读名著。
二、引导集体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笔者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试着通过小组共读、小组互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分享阅读的体会,并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1.名著读书会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活动有着多样的形式,笔者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名著竞赛的形式。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的名著知识构建班级知识题库,教师从学生中选主持人和打分人员,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竞赛中所包含的题目有抢答题与必答题,得分最高者胜出。
2.名著阅读小组评比
班内成立名著阅读小组,小组内成员一起阅读并相互之间进行监督。让学生先给自己的小组起名,然后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阅读计划,相互合作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但要想让阅读发挥功效,教师就要将读与写结合到一起,学生在写出来之后,才说明他们做到了真正的掌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本书,在完成阅读之后将读书感受和评论写下来。
以《西游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中“读书方法指导”后面有个练习,让学生对书里面情节的共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尝试着写一个新故事。动笔写作,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他们的感受进行整理,深入地理解文章;其次能够让他们的创作潜能得到激发,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为了应付考试而写的作文无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写作能力受到了限制。而自由发挥创造性的习作可以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出版班刊,将学生的优秀文章张贴在上面。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让他们自觉写作的意识得到加强。笔者在班级内创建了“班级作文周报”,鼓励学生去写作,并刊登他们写的优秀文章。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在假期里整理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开学之后上交《我的第一本书》这样的作品集。教师通过评选和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布置课后习题,促进阅读巩固
习题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习题训练也是阅读教学课后的延伸。教师可以布置和课堂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进行练习,进而巩固教学成果。教师设计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的难度要适中。
以《海底两万里》的导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完成这样的习题:①将对鹦鹉螺号进行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基于功能、动力、内部构造、科学原理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②对描写尼摩船长的句子进行摘抄,并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的合理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名著阅读,并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基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设置名著阅读课程,让名著阅读有时间保障;第二,制定合理的计划,让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第四,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高效的阅读;第五,布置习题,对教学效果进行巩固,让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保持积极的阅读情绪,也应当为其提供有利于展开平等交流的良好平台,这样学生才可以在阅读之后提出个人感悟,才有助于更好地展开阅读。在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之后,应当组织专项交流活动,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基于不同的阅读专题展开阅读探究。
名著阅读的教学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对某种方法原原本本的照搬硬套,要通过实践来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非常重,有时会有倦怠的感觉,不过教师如果乐于探究,将自己当作导游,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探索世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看到学生取得进步,就会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和骄傲。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