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 褚庆敏

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人所选择的是一种类似于微格研究的思路,这一研究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程度贴近实际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开阔一线教师的视野来说存在着局限。这样的局限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还是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教师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是正确的,教学的路径是科学的。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核心素养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引领的旗帜性概念。从教学关系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上承立德树人的需要,下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来说,发展核心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宏观视角,及宏观视角下的学科教学理解。毫无疑问,当下的宏观视角就是核心素养,而具体的教学理解则需要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阐述来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必要的回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未来进行前瞻,是非常必要的。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回顾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回顾,表面上来看是用后来的标准衡量此前的教育教学行为,显然,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犯了“关公战秦琼”的错误。也就是说,面对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去看曾经的教学,本质上并不是用新的评价标准去挑传统教学的不足,而是用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曾经的教学进行审视,以发现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空间。

什么是核心素养?林崇德教授研究团队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面向义务教育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尚未正式颁布,如果借鉴其他学段的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那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可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指标。在这样的视角之下回顾曾经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发现要继承的与要创新的并存。

从继承的角度来看,“双基”时代下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视,第八轮课程改革当中形成的关于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都是应当坚持的。我国基础教育之所以为世界所瞩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基础的重视。在基础教育之内,语文学科又是基础的基础,其在发展学生“双基”、促进三维目标落地上,都有许多值得继承的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认识,奠定了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工具性运用,以及在文本解读中形成人文思想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任何教学背景之下都应当坚持。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客观上也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比如说过于重视“双基”,使得语文教学常常陷于僵化的境地;对三维目标的过度解析,使得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分裂的状态;对工具性与人文性应当侧重于谁,小学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形成一个共识,即使后来不少人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客观上也难以弥补语文教学研究中形成的认识误区。除此之外,教学研究界一直存在“语文无用论”“误尽苍生皆语文”等判断,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直处于批判与重建的进程当中。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与判断,尤其是用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要素来审视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认为:小语教学中的优秀传统,能够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优化小语教学的过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提升空间。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前瞻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前瞻,既是为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究路径,也是为了让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形成更加准确的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宏观理解。虽然义务教育尚未正式进入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前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笔者的理解有二。

其一,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历来重视目标的达成,客观上也具有很明确的目标导向。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落地,必须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这种目标阐述,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更多的具有宏观表述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应当细化,尤其是在面对某一具体文本解读的时候,需要将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细化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与环节当中。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的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就应当体现在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完整描述上;思维发展与提升则应当体现在学生经由对文本的解读,获得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上;审美鉴赏与创造可以体现在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伟大的革命精神上,值得一提的是课本上的插图,具有很强的审美教育价值,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利用;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显然指向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这样的宏观与微观结合,那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文本教学中的落地,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其二,利用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去评价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自觉。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自觉,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时候,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会成为主要的教学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内化核心素养理论,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使之转化为教学行为,就应当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与方向。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思考

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必然包含核心素养要素。如同本文一开始所强调的那样,形成一个关于核心素养的宏观思考,对于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合思考意味着不倾向于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诸多因素结合下的核心素养理解,以及落地途径探究。对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发展的途径进行回顾与前瞻,笔者以为应当关注两个层次。一是在继承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教学中哪些行为客观上起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尽管此前没有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但是并不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落地过程不存在。只不过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要做的是使其显性化。二是面向未来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更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层次如果得到落实,那么发展核心素养就一定能够成为教学的现实。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