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 任务驱动
作者: 王霆 吴春梅“活动·探究”单元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只有深入认识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其教学价值,才能真正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并与传统单元教学形成有效互补。笔者借助中国知网官方检索平台,以“活动·探究”单元为关键词检索了从2017年至202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检索的结果看,尽管“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但“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施依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单元教学整体性的割裂以及“活动”与“探究”的程序化和肤浅化。为了避免教学误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和教学理念,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活动·探究”单元实施策略。
一、整体观照策略
作为一种全新的组元方式,“活动·探究”单元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整合为一个动态的整体,以整体思维统摄“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已成为一种共识。陈家尧率先提出“活动·探究”单元“整体观照”的策略。他认为,在课程实施中,单元目标的确立要由单一走向综合,阅读教学方式要由单篇走向群文,要将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活动都置于单元整体目标体系的观照中来思考和设计。与之持有相同观点的吴如厂则根据“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性”“活动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提出了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的策略——整合教学内容,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解活动任务,加强活动任务之间的关联;分解读写目标,使单篇课文的学习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和印证。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瞻前顾后,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勾连、铺垫、呼应和协调”。
以整体思维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必须在整合上下功夫——整合活动资源、整合学习方式、整合活动流程、整合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整合各种知识和能力等。针对演讲单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曾艳娟、吴健勇进行了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他们将演讲单元的学习整合在录制微演讲视频“我的梦想”进行线上比赛的主任务之中,让学生在这一主任务的整体观照下,完成“起始规划”“演讲稿阅读”“演讲稿写作”“试讲”等四个探究活动。在录制微演讲视频的活动中,听说读写和各种语言交际活动相互交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与体验感悟相互融通;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相互整合。这些探索,为一线教师走出误区,突破困境,有效开展“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活动·探究”单元三个任务之间互有关联,彼此呼应,在共同构成完整的活动和学习体系的同时,教学中还应关注其自身的教学价值。以九年级上现代诗“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为例。单元目标被分解为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任务。其中,“自主欣赏”彰显了诗歌文本的艺术魅力,“自由朗诵”和“尝试创作”则属于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二、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是“活动·探究”单元的轴心,任务驱动是“活动·探究”单元最主要的教学策略。不少学者提出了以序列性任务为引领的构想,即通过一系列实践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程序化知识,巩固知识系统,并且加以运用,以螺旋上升的形态,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
何榕以九年级上册现代诗的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任务链”构建的教学策略。她认为,“学习任务”不是简单拼凑,而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有相应的层级和梯度的“任务链”。她以现代诗写作教学为例,设计了“分享组诗”“尝试填诗”“学会改诗”“写完整的诗”等环环相扣的活动环节。这些活动都建立在对活动内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把握、相关资源的引入、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有深入判断的基础上,是整个诗歌学习“任务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任务链”的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构建,关注学生成长的支柱性环节,既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关联与融通”,又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整合与运用”。
袁源紧紧抓住新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任务群”的教学案例,将活动任务单中的三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形成了更具体、更容易上手的活动群。如将“新闻阅读”分解为走近新闻、了解新闻、关注新闻;将“新闻写作”的探究任务分解为从消息写作中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从新闻编辑中探究传媒的特征等等。细化和分解学习和活动任务,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发挥自主探究的功效。
三、情境化策略
“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来源于生活,具有比较鲜明的拟真性。其中,新闻采访、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任务完全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不少研究者提出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以戏剧的方式学习戏剧”,就是运用“情境化”教学策略,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凸显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真实的任务情境,使课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一体化。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围绕“演讲”的综合实践体系。杭州翠苑中学林俊华老师将电视综艺“超级演说家”演讲大赛节目的形式引入演讲“活动·探究”单元,通过颁布“超级演说家”选手招募令,设置真实情境,制定整个活动的流程以及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全面提升了学生演讲水平。这些活动均紧扣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资源的整合中开展探究活动,在“演讲”中学会演讲。
真实的任务情境,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素养的提升。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活动·探究”由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和演出与评议三个任务构成。冯晔的教学实践紧扣语文要素,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活动融合在“自主探索戏剧知识”“导演说戏”“演员磨戏”“编剧改戏”“排练演出”“观众评戏”等环节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习得、活用语文。包旭东则采用“演员视角”设计教学,对学习情境进行了审视和规划,将学习任务重新编排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与综合实践”三个部分,以“诵读剧本进入角色”“模拟角色扮演”“汇编角色分析札记”三组活动贯穿活动始终。学生以演员的视角学习剧本,体验角色,对于戏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意蕴的开掘等方面有着比欣赏者视角更为真切、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深度学习和项目学习策略
此外,不少研究者还将若干学习理论和思维方式引入“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既为“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又促进了“活动·探究”单元学习的纵深发展。谷亮结合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教学,将深度学习的理念移植到“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深度体验”“深度探究”“深度反思”的学习路径;杨葛莉、陈艳华从“活动·探究”单元的施教困境中出发,分析了项目学习与活动探究单元承载意义诸多吻合点,提出了以项目学习的方式重构“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的构想。这些尝试,为“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活动·探究”单元的研究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以任务型学习为主的新教材教学理念的跟进,“活动·探究”单元教与学的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更为深广的境界。
作者简介:王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语文教师;吴春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