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璐

分层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早就被提出,其背景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论是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是学习结果,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人们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更多的是结果)去对学生进行分层,所分的层次往往也就是拔尖生、固基生、潜力生。相应的,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就是每一个学科教师的基本教学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分层教学的理念已经为教师所接受,在具体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尤其是高中学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

在理解与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之下,分层教学的策略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只追求“双基”的落地,那么分层教学实施的重点就一定落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所有的分层努力一定是围绕这两点来进行的。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一个最大的背景,那就是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核心素养,通常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宏观层面的。从核心素养的定义来看,宏观层面的核心素养追求的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发展。二是学科层面的。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定义,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要素。可以肯定地讲,目前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肯定也需要重视核心素养渗透。结合分层教学的思路,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自然也需要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研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如何运用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意义理解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思考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首先要认识其意义。对于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来说,这种意义的获得,既可以借助于理论学习,也应当借助于实践,尤其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意义认知,更容易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指导性理论。很显然,这一意义的建构需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核心素养,包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分层教学,主要指向意义和策略。

从两者关系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核心素养应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分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相应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分层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分层教学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认识到这种逻辑关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坚定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路。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这是因为笔者注意到,很多时候语文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但是这种分层教学的努力又得不到坚持的原因就在于,分层教学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慢慢地,教师就会回到传统的讲授老路上去,于是分层教学也就无疾而终。说到底,这就是对分层教学价值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

在认同了分层教学可以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价值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更有保障。如上所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无论是单独实现还是综合实现,都离不开具体的学习过程。高中语文学习过程的重心落在文本解读之上,解读文本就是解读文本中的语言,去领略文本中的文化价值,面对文本中的美学知识进行鉴赏等。很显然,由于高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由于学生认知基础的不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一个要素落地,都会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表现出差异性。此时如果不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那么必然会出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学生的基础之间不匹配的情形。既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那么寻找有效的培育途径就至关重要。教学经验表明,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语文课堂上核心素养落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实现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的分层,并以此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而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例析

当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目标已经确立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采用分层教学策略的时候,具体应当如何进行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培育的视角,去认识传统意义上对学生的分层。

上面已经提到,对学生的分层通常是拔尖生、固基生、潜力生三个层次。同样上面也已经提及,这种分层结果本质上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就是考试成绩)来划分的。既然当前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首先应当用核心素养的指标去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笔者的初步探究,如果运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要素去对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拔尖生、固基生、潜力生就会有新的内涵。具体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差异,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建构、运用能力差异上;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差异,体现在学生加工文本、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缜密程度的不同上;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差异,体现在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美、表达美的不同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差异,体现在基于文本解读获得文化认知的不同上。根据这些不同,同样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具体的教学策略也就比较清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应当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基于语文教材相应的文本,或者基于同一文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且建立与教学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

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具体的分层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环节一:阅读全文,找出陌生的字词句,然后尝试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可以这样分层:对于拔尖生,考虑到他们的文言文基础比较扎实,因此在解决字词句等工具性问题的时候,用时会较短,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文中主人公的了解;对于固基生,重点就在于解决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的问题,所用的时间应当就是教师预设的正常时间;对于潜力生,重点在于初步读通课文,遇到字词句等工具性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向组内其他人请教。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对应着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及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解决工具性问题,而这就是一个语言建构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预设教学目标与解决途径的时候,自然也应当表现出层次性。

值得一提的是,拔尖生在这个环节当中收获应当是最大的。他们可以通过资料查阅的方法,来了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分别是怎样的人,于是也就能了解为什么他们会有各自的观点。固基生与潜力生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满足基本的、与自身认知基础相匹配的学习要求,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前两个要素角度来看,算是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环节二:重复阅读课文,揣摩课文大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这个环节可以这样分层:对于拔尖生,要能够站在不同人物特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发言及其背后的观点;对于固基生,重点在于准确把握课文大意;对于潜力生,目标在于初步把握课文大意。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个环节是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强调。因为揣摩课文大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起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他们与孔子问答认知的过程。拔尖生站在对人物特点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他们的发言;固基生站在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去复述不同人物的发言;潜力生则是采用类似于古文翻译的方法,去复述课文。如此体现出来的层次是非常明显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都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

除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外,在实际的分层教学中,还应当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后两个要素去实施教学。从具体的实施来看,拔尖生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探究课文,因此收获是最大的;部分固基生可以在与拔尖生的互动中有明显的收获;潜力生则可以达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

三、核心素养驱动高中语文分层教学走向走班制策略

绝大多数情况下,分层教学总是在一个班级内部进行的。这样的选择符合教学习惯,也与一般的评价体制相匹配。当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采用拔尖生、固基生、潜力生来分层的时候,笔者也注意到有一些分层更为细致。比如说将学生分成与高校层次相对应的学生,这实际上是从高考角度进行的分层。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层方法,都必须保证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具体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匹配。有一线教师强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围绕分层教育理论所强调的“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然后在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的前提下,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层次性是对主体地位最大的尊重,能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显著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分层教学也有了新的探索与动向,分层走班制就是最有价值的探究之一。相对于班级内的分层教学而言,分层走班制是新课程改革走入深水区之后,有地方提出的一种分层教学策略。分层走班制不仅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求教师考虑自身的教学差异,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判断自己与哪一个教师、哪一个教学内容最为匹配,然后通过走班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匹配。初步的探索表明,分层走班制能够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要,从而在不同的班级授课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这种将走班学习与分层教学组合起来的模式,突破了原有固定化的班级的限制,有效实现不同类型班级间的流动。可以认为这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尝试,有助于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困境,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从而为高中生群体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分层教学前景是广阔的,可以探究的空间也很大。对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