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小学高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纪昌敏摘 要:随着新课改中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深入推广,用于课前指导学生有效预习、课中进行有效评价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渐渐得到实施。它作为有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着积极意义。对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对自主学习任务单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致力于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小学高阶;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4-0051-04
新课标要求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果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以学生的认知习惯为基础,以教学目的为指引,由教师将教学任务串联成一系列的任务群,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中完成任务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单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有着重要意义,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关键在于“自主”,就是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用任务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来强化学生任务意识,在课堂研学中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情感感知,最后通过课后温习强化自主学习效果。这是自主学习任务单运用于小学高阶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过程,也体现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 课前学习单——指导预习,让学生学会找问题
阅读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要求,也是实现更为深层学习能力的重要要求。探索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用学习任务单来加强小学阅读教学的学习效果,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也是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传统阅读课程的预习通常以“读”为目的,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学生读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两者是脱节的,失去了阅读的意义。真正有效的预习应当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和任务展开的对文本的了解和探索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预习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这样的预习是服务于学习过程的,也是正式课堂的准备过程。而学习任务单就能够让学生聚焦问题、探寻问题,通过任务让预习更加有效。
怎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预习要诀”,除了传统的标记段落、解决生字生词的任务,还应当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在任务单中增加人物关系的梳理、作者身份的解答、对话场景的分析等,让学生对文本具有好奇心并且愿意为解答这些奥秘进行文本的探索。同时,这种任务本身也是对如何阅读的一种提示,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好奇心,将任务落实到认真阅读的过程之中。比如让学生学会复述文本的主要线索等,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指向性,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故事概括能力和复述能力。这类学习任务不仅具有知识学习的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对语文阅读课程而言,自主学习任务单应当围绕“读好、读懂、会写”来进行阅读任务的设计。同时,在阅读预习中,其还能够通过不同交流任务的设置,如同桌之间相互叙述故事情节以及提问等方式,增加对文本细节的了解。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从中找寻答案,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文本阅读中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各个任务的串联作用下,推动学生发现不同层次的预习重点。好的学习任务单应当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既让学生预习有侧重点,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阅读文本中细节描写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关注点,以作者的视角深入文本推演故事情节的演进历程,甚至能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具有自身的情感偏向,当这种偏向通过课程中的任务发生碰撞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种有效的任务引领的学习要求,学习的过程就成为老师讲授的灌输,不能形成自主的学习体悟。学会提出真实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启蒙工程,提出真问题本身就包含学生的思考。学生对文本茫然无知的时候,他们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只能局限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意义。提问其实暗示了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习单的第五栏中,教师就设计了这一题,让学生写出自己读完全文后的疑惑之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各种各样,充满疑惑,这恰恰是一个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兴趣的过程。对小学高阶段的孩子而言,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就要将思维能力训练落实到各科学习之中,阅读不仅训练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还能够激发其想象力。对语文阅读而言,首先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阅读中的好奇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还能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索能力,深入阅读文本内部找寻答案,不断提升阅读效果。
不难看出,以这样的形式呈现预习环节,不仅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阅读的重点内容,提高注意力的分配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在预习阶段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不仅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养成。在正式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简单通过交流和提问,就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状态,这也为教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预习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对文本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学生探寻对阅读内容的困惑点和兴趣点。随着学生在预习中对一些真问题的不断提出,就奠定了课程学习的前提,那就是激发学生对深度阅读的兴趣,这是良好课程的开端。
二、 课中学习单——引导研学,让文本阅读更高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借助老师的引导,在课堂中逐步实现。教师可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本语感,在研读感悟中积累和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倚仗学习单,与文本对话。“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优化学情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真正让学习活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订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合理任务的设置能够避免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抓不住重点,或被过多信息分散注意力不能抓住主要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用任务来统领学习,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发现答案。在语文阅读课程中运用自主学习单,需要区分总任务的统领作用,也要区分不同任务的目的性,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引导。
一是点面结合,整体把握。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的学习单。“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三次表演的结果以及少年的表现的?”可以同桌讨论(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反复地读这三个句子,仔细体会自己的心理,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从《顶碗少年》学习单看出,教师找到了与教学目标最佳结合的训练点,让学生学会了探究,抓住主线,整体把握。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快速地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了解了顶碗少年从失败到成功的不易。再通过第二次朗读的感悟,设身处地感受少年每一次失败至成功时无比复杂的心理,文章的主线和主旨跃然纸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围绕学习任务探寻答案,还能在深度阅读中与作者共情,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是深入文本,领会表达。在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这也是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目标。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达到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明确文本的内容,即文本所表达的主旨内容,文章“说了什么”,这一任务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陈述、相互讲述等课堂任务的设置来实现。二是领会文本的表达方式,即文本如何叙事的,作者是“怎么说的”,可以通过学生的模仿写作和发现文本表达的技巧等任务单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学会读到学会写,是语文阅读课程素养的进阶过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统教学方式讲课,需要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学会变为会学,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通过任务单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本语言表达之美,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品字品句,在文本的咀嚼中体会文本之美,感悟“妙词巧句”的美感,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在课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同时要推动学生加强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规划,知道注意力如何有效分配,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是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感受语文之美。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任务内部,通过学习任务单的设置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这一基础性和表面性的要求,更为深层的素养要求是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才是语文素养中最为核心的能力要求。通过系列任务构建的任务群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素材中学会抓住关键信息,构建自身对文本的框架结构,在任务的统领下有侧重点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这种自学还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在知识的获取中完善学习方法,建立属于自身的学习路径,达到感受阅读之美的新境地。语文阅读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在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信息的抓取和加工。同时语文阅读还具有感受文本表达之美的功能,在感受表达之美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模仿和创作文本的能力,从学会阅读向学会写作的能力素养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构建的过程。学习任务单的串联式提问具有从低阶任务要求向高阶任务要求转变的特点,这一过程本身就包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要以合适的任务设置为基本要求,只有合适的任务设置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一方面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的问题,如学生的关注点、好奇点的把握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这也能促使问题设置难度适中,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单内容的设置要以文本为依据,要结合文本的主线主题主轴来设置任务,各个任务之间也要环环相扣,用问题的铺垫让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获得感,激发深度阅读的兴趣,通过高阶能力的提升培养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能力要求的体现。
三、 课后学习单——善于温习,促使学习效果生活化
学生的“学”与“做”相结合,既是动手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学生学习的成果最好能做到口头表达与物化成果展示相结合,好比听广播和看电视,有的内容光听就可以了,可有的内容还需要配合画面、文字,效果才更好。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做”便是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相应问题的句子,或者是完成课堂小练习。其实,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还可以研究创新如何挖掘更多的方式让学生物化成果,比如让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设计导学单,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列举出来有序排列;或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单,讨论交流,互相检查;或学生完成文本阅读课程任务后,可通过回忆文本内容,设计完成文本阅读的思维导图,这就是强化学习效果的过程。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联想,让人惊叹于他们的知识积累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特级教师、作家汪政曾指出:“作为经验的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经验分享。”在这样的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学生既书写了自己的经验,也在讨论中进行了有效分享。图文结合的导图任务单也是一种新的经验分享方式,每个学生应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有效创建应当包含学生在文本阅读任务完成之后的体悟过程,在多样化的文本信息加工中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比如在文本阅读之后,对文本中人物的评价等又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建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阅读课程学会的知识经验和素养能力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得以巩固,只有具有生活化、场景化的运用能力,才能在不同的场景中生成基于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不仅是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在任务的把握中加强对思维的训练,从多样化的阅读文本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从语文阅读课程的任务落实中清晰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程度和思维特点,这也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策略。从把握任务到探寻任务重点,再到掌握学习方法,不仅是阅读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过程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需要。因此,制订合理的学习任务单变得尤为重要,这就提出了教师对合理设置任务单的素养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关联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任务的设置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统一,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设置关联性强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做到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既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获得感,也要逐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段性提升。另一方面,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结构,并在设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让整个阅读过程具有抽丝剥茧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同时要链接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文本和现实的关联中感受阅读之美和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蔡静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4):63-65.
[2]吴智广.论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