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 康丽玉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是当代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出了明确定义,提出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随后指出当前初中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初中“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两单元为例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抓住整体特征,整合单元教学,明确单元整体目标,改善教学过程,优化评价体系,保障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可持续,以期为初中数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4-0063-06
数学是一门普遍认知为抽象、逻辑、精密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整体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强调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整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系统性的数学知识。因此基于新课标的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当前初中数学整体教学在实施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灵活等,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因此,对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设计,探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数学整体教学的研究与设计,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分散教学方式,整体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问题情境中,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了生动的实践意义。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能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时,通过设计实际生活中的测量任务,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与热情。
(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应用和数学情感四个方面。整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灵活的数学方法。此外,数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增强了他们的数学情感,使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三)提升初中教师教材理解能力
教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中需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这要求教师具有更深刻的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总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提升教师教材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当前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单元整体目标定位分散
单元整体目标定位分散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许多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将单元内各个知识点、技能以及思维方法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目标定位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导致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不足。例如,某些单元的教学目标可能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突出重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聚焦,容易迷失在琐碎的知识点中。此外,有些教师可能忽略了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细化和定位,使得教学过程难以顺利推进。其次,教学内容分散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过于追求知识面的广度,导致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零散,缺乏连贯性。这使得学生难以建立起知识的系统框架,容易出现对所学知识的碎片化理解,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学内容的分散也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单元整体教学趋于形式化
单元整体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趋于形式化。教师可能会过分追求教学进度的完成,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功利化,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来调整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变得呆板和枯燥。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些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过于偏重公式的教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数学背后的原理和思维方式。这使得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状态,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他们可能能够应付考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无所作为。
其次,教学中可能存在过度强调独立解题,缺乏合作与探究的机会。数学作为一门强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然而,部分教学中可能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独立解题能力上得到锻炼,但在实际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三)教学过程墨守成规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墨守成规的情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摆脱旧有的教学套路。这种教学模式的固化使得教师难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无法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刻板地按照教材的顺序和要求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灵活应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时遇到困难,而教师未能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帮助。
其次,可能存在教学内容过于死板,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应用相关的情境设置。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一些教学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四)学生主体地位有待凸显
当前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学生主体地位有待凸显。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传授和学习引导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部分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可能过于侧重自身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的角色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
其次,可能存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忽视。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速度和需求,但在一些教学中,教师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跟随教学节奏,甚至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
(五)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维度单一
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维度单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考试评估,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部分教师可能在教学结束后,主要依靠笔试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只能测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在应试技巧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问题解决和创新性思维方面可能表现不足。
其次,可能存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忽视。不同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兴趣、擅长点和发展方向都有所不同,但在单一的评价维度下,难以全面地了解和评价每位学生的特长和成长。这也可能使得一些潜在的优秀学生在传统评价体系下被忽略。
三、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明确单元主题以及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基于分析单元整体要素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受传统课时教学设计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只是将每个知识点进行简单地堆叠、罗列,这就导致了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得知识点分散、主次不清,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未能有效发挥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新理念,摆脱传统教学设计的束缚,精准把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真正内涵,积极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以及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需要明确、具体、可量化,以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初中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学生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数与代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认真分析教材,明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基本概念、学会方程的解法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渗透,设计成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还应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将单元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奠定基础。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清晰了解单元的主题和要求。其次,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和练习册,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获取学习材料。
(2)中期阶段将侧重于知识的复习与拓展。在复习方面,教师将对初期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引入一些稍微复杂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践活动也将是中期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3)后期阶段将注重深化拓展与综合应用。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只有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明确单元主题以及目标,才能把握单元教学重点,有效串联其他知识点,发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有效作用。
片段1: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为例
问题1: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已知其周长为200cm,宽比长少20cm,求这张纸的长度是多少。
追问1: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类方程?以及这类方程有哪些特征?
问题2:红红想沿着这张长方形纸片一边的方向裁剪出一张面积为200cm2的长方形纸片,求新纸片的长度是多少。
问题3:小新想在这张长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将其制作成一个长方体盒子(没有盖子),假如制作的盒子底面积为408cm2,则纸片各角要剪去多大?(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先对先前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进行回顾,回顾其特征,再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片段2:归纳知识点,构建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