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区域活动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结合路径分析
作者: 火都霞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户外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教育课程组织形式中的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活动,也是开展幼儿个性化教育活动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将其与五大领域课程的结合可以促进幼儿各项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以及思维特点来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和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提升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多领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根本目标。对此,文章从多角度出发对户外区域活动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的结合路径展开分析,以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户外区域活动;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结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151-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活动划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要求幼儿教师们在实际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学与游戏、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现个性与发展个性的机会,让游戏化课程与户外区域活动能够与幼儿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实现互相融合与互相补充,推动幼儿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们首先需要对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的概念与内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户外区域活动之于幼儿各项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拥有明确的认知,将对幼儿的个性化教学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户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之下完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 幼儿五大领域课程概述
幼儿五大领域课程主要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是对幼儿教育活动的整体规划,同时具备全面性与启蒙性特征,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感知能力、管理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幼儿智力和体能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也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本身就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与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生活技能的重要场所,将户外区域活动这一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与五大领域课程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能力与生活技能的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健康领域,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与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并且应当将幼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不仅需要在幼儿遇到危险时伸出援手,更需要教会幼儿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在语言领域,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且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日常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沟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幼儿敢说、爱说的意识;在社会领域,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需要积极地与社会各领域进行合作,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进而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的意识与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科学领域,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需要重视对幼儿的知识启蒙与科学启蒙,在激发幼儿认识科学与探究科学意识的同时,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现象展开深度的研究与探讨;在艺术领域,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需要通过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让幼儿收获更加丰富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的确立、属性与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幼儿园主要开设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这六门课程,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幼儿园课程就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六门课程演变成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为主的五门课程,即如今所说的五大领域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幼儿五大领域课程是互相独立的,但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的,其中健康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语言是开展知识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社会、科学和艺术都能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最原始的动力。基于此,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曾明确地提出了幼儿教育要从五大领域入手,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五大领域课程视域下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全面发挥户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
对于3~6岁的学龄前幼儿来说,活泼好动即是他们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游戏和户外活动能够成为幼儿教育活动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的关键,户外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索,促进幼儿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在当下的幼儿户外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没有充分挖掘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将其与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融合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户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难以全面发挥,也不能够有效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户外区域活动的兴趣。
2. 注重形式而非实效,分科课程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如何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在设计活动内容或活动环节的过程中融入五大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分科课程仍然占据着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对活动形式的过分注重也导致户外区域活动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幼儿无法充分体验到户外活动的乐趣。
3. 活动材料投放与活动环境规划不合理
幼儿园开展的户外区域活动极其依赖对户外区域活动环境的建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这些也是户外区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高度重视户外区域活动环境的建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在策划、组织、准备和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游戏需求与成长需求,这种规划和设计上的不合理也导致幼儿户外区域活动的功能性无法完全发挥。
二、 户外区域活动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结合路径
户外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专门为园内幼儿开辟和设计的户外活动空间内定期组织与开展的户外游戏以及集体活动,是基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而开展的幼儿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接触大自然和呼吸新鲜空气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与生活技能,其也是3~6岁儿童启蒙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社会这五大领域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则是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推进户外区域活动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当前时代背景下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多视角、多层面地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推动户外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进一步融合
幼儿园的教学主要依靠各种不同的主题活动展开,目的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以及层面推进幼儿全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从五大领域课程视角下来看,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以及互动安排的过程中需要以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社会这五个领域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题,挑选其中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来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推动五大领域课程与户外区域活动的进一步融合。
例如,在开展以“汽车博览会”为核心主题的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在对汽车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更加细分的活动设置,在与健康领域课程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将视角落在汽车安全层面,设置“汽车安全文明小知识”的阅读小世界,为幼儿普及更多与汽车安全相关的内容,教导幼儿在乘车时系好安全带、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喧哗打闹;在与艺术领域课程进行结合时,又可以将视角放在汽车设计层面,设置“我来设计小汽车”的绘画小世界,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绘画、拼贴等形式将自己理想中小汽车的样子展示出来;在与科学领域课程进行结合时,还可以将视角放在汽车组装层面,设置“我丢失了小零件”的益智小世界,主要通过各种益智小游戏来帮助幼儿了解汽车的构造,同时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每一个小零件分配给对应的小汽车;在与社会领域课程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则可以将视角放在汽车出行层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汽车竞赛,小组成员们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来进行速度比拼,最快到达终点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构建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体系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来说,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概念以具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在实际的接触和体验过程中深化幼儿和低年级学生的体验与记忆。而在户外区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主题教学情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将五大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以健康为主题开展的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巧妙地利用绘本教给幼儿简单的健康知识和构建以健康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国王生病了》这一绘本中的国王因为挑食、不愿意吃蔬菜和不爱运动等坏习惯变得特别肥胖,继而又吃不下饭,又睡不着觉,严重影响了其身体的健康,而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借助绘本中这个不够健康的胖国王让幼儿认识到肥胖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形成不挑食和要适度运动的意识与习惯。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将绘本中的故事背景搬到课堂上来,让幼儿穿戴上笨重的卡通道具来扮演这个不够健康的胖国王,感受绘本中所写的那种动也不想动的感觉,同时引导幼儿跟着绘本故事中的国王一起运动起来,借此培养幼儿的运动意识以及运动习惯。
(三)以自主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特点为指导设计与开展活动
自主性与趣味性是幼儿户外区域活动自主化开展的主要特征,也是成功打造户外区域活动的关键,能够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户外区域活动空间,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地玩耍中真正爱上户外运动,从根本上激发幼儿参与户外区域活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促进户外区域活动与幼儿五大领域活动的进一步融合。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们在设计户外区域活动之初就需要以自主性和趣味性的双重特点为指导,结合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与实际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凸显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和趣味性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达成教育目标。
在自由性方面,幼儿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活动开始前征求幼儿的意见与想法,通过举手表决等形式来决定活动中涉及的游戏类型、游戏场地和游戏时长等,提升幼儿的话语权;第二,与幼儿一起制订活动规则并要求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自己制订的规则,维护活动秩序;第三,在实际的活动过程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来处理人际关系与解决矛盾,通过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趣味性方面,幼儿教师们也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保证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让幼儿能够对每一次的户外区域活动都抱有期待;第二,将幼儿喜爱的一些卡通形象和玩具融入活动中,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第三,引入竞争、创造、探索、问题等机制,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注意力集中。
(四)合理化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活动环境的规划
3~6岁的学龄前幼儿对游戏和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而在幼儿园开展的户外区域活动中,环境和道具也是影响幼儿活动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五大领域课程视角下设计和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们需结合幼儿的年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准备活动材料和建设活动环境,合理化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活动环境的规划,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户外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玩耍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