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形谱的有效运用
作者: 李萍
作者简介:李萍(1980~),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文章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小猫的圆舞曲》一课为例,探讨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图形谱作为一种视觉与音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文章首先介绍了图形谱的概念、功能,其次重点讨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图形谱的策略,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谱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适时进行拓展延伸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总之,通过运用图形谱,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图形谱;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5-0007-05
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图形谱则是一种通过图形、符号等视觉元素表现音乐的工具。在音乐课堂中,图形谱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元素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元素。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抽象性常令学生感到束手无措。为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教师要合理运用图形谱,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发挥图形谱的教育优势,教师可将音乐结构及旋律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一、 图形谱概述
图形谱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音乐记谱方法,对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是一种充满创意与智慧的教学工具,可为教师教学音乐作品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图形谱顾名思义,主要由图形、符号和色彩等视觉元素构成,它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可巧妙地呈现那些难以捉摸的音乐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图形谱中,点、线、形状、色彩等元素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点一般用来代表音符的时长或音高,线则用于表示旋律的走向或节奏的变化,而不同的形状、色彩可用于表示音乐的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的起伏。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图形符号的辅助下,音乐不再是无形、无质的存在,而是成为一种可感、可触碰的艺术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图形谱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为确保图形谱的有效运用,教师需根据音乐作品的特性和教学目标,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把握其精髓,通过巧妙的构思,将音乐元素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图形符号。只有这样,图形谱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感知音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图形谱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教育资源,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幅精美的图形谱,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创意和美感的艺术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应用图形谱,在增强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二、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具体如下:
(一)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教授学生唱歌、学习乐理知识。这种落后的观念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二)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物质基础,但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设备、教材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乐器数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等,导致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受限。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深入领悟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教师亟须开发一种新颖且简单的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在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讲授、示范方法来教学,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音乐教学质量不高。
三、 图形谱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势
(一)凸显视觉效果,唤起学生的音乐情感
小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亟待发育,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有更强的好奇心。图形谱通过图形、符号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可将音乐作品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出与音乐情感相契合的图形谱,如用跳跃的线条表示欢快的节奏,用柔和的曲线表示轻柔的旋律。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可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深刻地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展现音乐特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形谱能够形象地展现音乐的节奏、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音乐的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谱,如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圆圈表示音符的高低和长短,用箭头表示音符的走向和变化,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深入理解曲目的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促进知识积累与信息整合,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学科的思维品质。
(三)彰显艺术效果,熏陶学生的思想品质
图形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中,教师可设计精美的图形谱,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感。例如,教师可采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图案表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引导情感表达,孕育学生的审美情怀
借助图形谱,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交流、讨论对图形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表达能力,还可促进其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 图形谱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以《小猫的圆舞曲》一课为例
文章将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欣赏曲《小猫的圆舞曲》为例,探讨对图形谱的有效运用。《小猫的圆舞曲》又称《跳圆舞曲的小猫》,是美国作曲家R·安德森为儿童写的一首管弦乐,其韵律生动有趣,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圆舞曲的画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曲主要由三部曲式(A+B+A′)构成,兼具拟人与写实特征。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图形谱教学方案
1. 学情分析
在设计《小猫的圆舞曲》图形谱教学方案前,教师首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课堂导入方法、教学方法等内容。根据笔者的观察,二年级的小学生普遍有着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活泼好动的特征,但音乐鉴赏能力整体较弱。在《小猫的圆舞曲》一课中,与管弦乐有关的音乐知识较抽象,对学生而言是晦涩难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使用生动有趣的图形谱,并配合相应的故事情境,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
2. 教学导入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先为学生引出一个生动的情境。例如,教师可提问学生他们对“圆舞曲”这类曲目有着怎样的印象?在唤起学生的思索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圆舞曲的音乐,此时,学生的表现欲将被调动,不少学生都会尝试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可循循善诱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这段圆舞曲音乐是不是很好听?不仅同学们想跳舞,很多小动物听了这首歌也想跳舞……”随后,教师便可出示图形谱,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和韵味。
3. 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在教学方案中,结合图形谱的特征,融入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多元感官,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在使用图形谱的基础上,兼用音乐、唱歌、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小猫的圆舞曲》的图形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契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精美的图形谱
图形谱有多种类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求设计图形谱,确保图形谱的设计能够凸显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实现“为课堂内容而服务”的目标。根据教学实践,目前音乐课堂中运用较多的图形谱有点线型图形谱、符号型图形谱、颜色型图形谱等。点线型图形谱一般可用于展示一些节奏平缓、曲调平滑的歌曲,教师可使用点线标注出音的长短;对一些节奏相对复杂的音乐作品,以符号型图形谱来表达,是再合适不过的。教师可使用三角形、圆形、箭头等图案标注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对一些情感充沛的作品,教师可采用有多种颜色的图形谱来教学,借助颜色的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作品情感变化的过程。对《小猫的圆舞曲》这一作品,教师可使用形象、生动的符号型图形谱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图形谱设计过程中,教师可选用与音乐主题相关的图形,如小猫的形状、音符、旋律线等,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些图形元素可直观地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图1展示的就是一例关于《小猫的圆舞曲》的图形谱,教师可将其添加至课件之中,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音乐元素与画面中的小猫、线条一一对应,分析图形谱中的小猫、线条分别代表什么,增强对音乐的直观感知。
图1 《小猫的圆舞曲》图形谱示例-1
值得说明的是,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长时间观察复杂图形,可能会让其感到疲劳。因此,教师在设计图形谱时,也应尽可能选择简洁明了的图形,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烦琐的图形,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特点,提高其学习效率。为增强图形谱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教师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可利用动画、音效等多媒体元素设计图形谱,使图形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动态的图形谱,可展示音乐的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鉴于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调整图形谱。例如,如果某些图形谱的设计效果不佳,学生感到难懂,教师需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图形谱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图形谱,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形象感知图形谱,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运用图形谱教学《小猫的圆舞曲》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图形谱的特征和规律,通过观察和感受图形谱,深入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在教学的前期,为使学生熟悉图形谱这一音乐学习工具,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图形谱的概念及应用方法。根据表现方式的不同,符号型图形谱又可分为节奏型图形谱和表现型图形谱两大类。其中,节奏型图形谱主要用于表现音乐的节奏特征,通过图形、符号的排列和组合,呈现音乐的节奏形态,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感;表现型图形谱则更注重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具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传达音乐的情感氛围和艺术表现力。例如,图2展示的就是一例典型的关于《小猫的圆舞曲》的节奏型图形谱。在学生尚不习惯于运用图形谱学习音乐作品时,教师就可先为学生展示这一类简单的图形谱,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图2 《小猫的圆舞曲》图形谱示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