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作者: 陈春华作者简介:陈春华(197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特定学科或领域中遇到较大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存在是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持有关爱和支持的心态,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支持措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文章便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即从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出发,聚焦于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群体,详细阐述与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目标在于为教育界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帮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爱上数学学科学习,且能在持续的努力中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5-0109-0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对那些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和获得好成绩,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中便高度关注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并想方设法尊重其实际情况,激发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首先对学困生的概念以及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详细阐述与探讨,接着结合具体的实例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旨在为学困生创造一个积极、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 学困生的概念以及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通常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达到正常学习水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学科知识或者学习动力等方面存在困难。学困生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需要学校和教师为他们提供特殊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业成绩。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采用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就很容易遇到学习困难,当遇到的学习困难越来越多,其也便会发展成为学困生。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归纳、演绎、分析等数学思维能力,导致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感到困惑;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如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或存在拖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时间管理等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这些习惯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和实际效果。
2. 基础不牢固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往往建立在前置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漏洞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就会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例如,在小学阶段学习加法和减法是后续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牢固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就会在乘法和除法的学习中感到困惑。同样,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很好地学习几何形状、分数等基础知识,那么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也会受到影响。
3.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就容易成为学困生。学习动力的不足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学生可能对课程内容或学科本身不感兴趣,缺乏对学习的认同感;他们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社交圈子或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缺乏自信心,导致动力下降。缺乏学习动力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对学习任务缺乏长期的投入和坚持。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成绩下降,最终成为学困生。
4. 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任,包括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和成就的信心。自信心不足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负面的学习经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被同学或老师的评价所影响等。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心存逃避或害怕犯错,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索精神,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变得畏缩和消极。
5. 缺乏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学习支持和辅导,无法获得针对性的帮助来帮助自己克服学习困难。缺少适当的支持会使学生陷入困境,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进度,进而产生挫败感和学习压力。这便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影响到学习成绩和自信心的建立。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一)给予学困生鼓励,用爱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困生通常在学习上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心中充满信任与关爱,多关心、理解、包容和鼓励学困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温暖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困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纳、被认可和被肯定,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内心自主迸发出学好数学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
笔者在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就会面向所有类型的学困生给予关爱与鼓励。笔者会同班上的每一名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两人沟通,在沟通中笔者会向他们谈论学习的意义、目标和价值,会向他们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挑战,但愿意尝试并坚持不懈是获得成功的关键,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此外,笔者还会在两人交谈时指出他们的个人优点和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取得进步的潜能,以此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无论学困生的成绩如何,笔者都会注意关注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表现,无论是完成作业的辛苦努力还是解决一个难题的尝试,都会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被关注、被肯定,而这一份来自学习中的认同感将激发他们内心的数学学习兴趣。总而言之,通过给予学困生鼓励和爱心,帮助他们充分建立起自信心,使得他们能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促使他们为取得更好的学业成果付出更多的努力。这都是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与维持的有力体现,将有益于其长远的数学学习。
(二)采用趣味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很多数学学困生看来,数学是一门非常“可怕”的学科,各种数学知识点更是“难上加难”,也正因如此,不少学困生会失去数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及其热情,形成较为懈怠的数学学习态度。而这对其数学学习极为不利。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应当尽量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及其手段,以此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借此充分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使与推动他们怀揣热情与积极性主动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这一节数学知识时,笔者便采用了一些趣味数学教学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首先,使用图形或物体来演示分数除法的概念,像使用纸板切割成不同长度的带子,让学困生观察如何将这些带子均匀地分给一组人。通过这样的实际示例,帮助学困生直观地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平均分配概念。其次,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要求学困生利用分数除法解决。像“假设一块蛋糕需要被均分给几个人,每个人分到几分之几的蛋糕”,通过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导学困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除法的应用。此外,笔者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让学困生参与其中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问题。像制作一个计分板游戏,在游戏中学困生需要根据不同分数除法的问题得到正确答案,并获得相应的分数奖励。通过将趣味元素融入分数除法的教学,可以提升学困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加深对分数除法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趣味教学,学困生还能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这对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着突出的意义与影响。
(三)教会学困生方法,用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导致其数学学习过程变得较为坎坷,会遇到种种问题,实际数学学习效益低、效率差,而也正因如此,这部分学生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当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便很难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成为学困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着重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教给学困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其技巧,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高效、省力,当学困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有压力、有困难时,其对数学学习的排斥与抵触情绪自然也便会逐渐减少,进而转化为浓厚的、长远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数学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不少学困生在学习中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在百分数应用题中,笔者不注重教会一两道应用题,而是想方设法教会学困生理解百分数应用题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即引导学困生理解“到底是和谁在比较”。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用具体的百分数应用题加以论证,比如:“我们计划生产3600吨的物资,实际生产了4500吨的物资。实际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在这一百分数应用题中,首先要看看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增加了多少,并据此列出算式:4500-3600=900(吨);接着引导学困生认真分析超出的百分之几是在跟谁比较,即跟原计划比较,再结合题意,就变成了:超产的900吨是原计划的3600吨的几分之几。转换成这一表达之后,即使是学困生也能清楚理解,具体的式子应当列成:900÷3600=1/4,转化成百分数就是25%。就这样,原本一个难点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了学困生,使得他们在面对这一类型的百分数数学应用题时能认真静下心来,透过表面的题意文字去挖掘“到底是和谁在比较”这一关键信息,从而轻松找到具体的解题步骤,列出正确的数学式子。相信掌握了百分数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学困生也能感知到数学学习与解题的快乐与魅力,进而能充分产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困生方法,用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四)给予学困生精准帮助,借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上文提到,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原因成为学困生,也正因如此,在面对不同的学困生时,教师不能同一而论,而应当认真分析其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精准、恰当的帮助与辅导,借此充分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能通过努力切实缩小与正常学生的差距,实现学困生到正常学生甚至优秀学生的良好过渡与转变。
像有的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针对这一学困生群体,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借此帮助他们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培养自律、责任感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笔者在数学实践中着重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其一,规划学习时间。引导学困生设定明确的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每天或每周的学习时间,并遵守学习计划。其二,制订目标。引导学困生明确学习目标,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的任务,并设定具体的截止日期,以便有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其三,专注与集中注意力。引导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集中精力投入学习,防止分散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其四,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五,做好学习笔记。引导学困生认真记录课堂内容和重点,整理笔记,帮助巩固知识,方便复习和回顾。其六,定期复习与回顾。引导学困生通过定期复习和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加深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像因为基础不牢固导致成为学困生的群体,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采取补充教学的方式来强化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学习。这包括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强化,提供额外的练习和教辅材料,以及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等。通过有针对性地帮助和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使得这部分学困生更好地适应后续的学习内容,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笔者在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就高度重视这一点:首先,笔者会同这部分因为基础不牢固成为学困生的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也会在日常的数学教育实践中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必要的时候还会对他们进行评估测试,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及其方式确定他们数学学习中真正存在与面临的困难,以此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在精准把握了“病因”之后,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笔者会想方设法帮助这部分学困生建立扎实的基础:一方面会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强调关键概念和计算技巧;另一方面也会面向他们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和教辅材料,让学困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当然,笔者还会积极了解不同学困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像组织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又或组织小组辅导活动,即将相同水平的学困生集中到一起进行集体辅导,等等。可以说,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更好地满足了因为基础不牢固而成为学困生的实际数学需求,能帮助与指引他们更好地克服数学中的困难,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找到继续改进的方向。
三、 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实际应用数学、个性化辅导和指导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困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给予学困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建议,建立起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还需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关怀,我们将帮助更多的数学学困生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都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潜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参考文献:
[1]祁海中.偏远农村小学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66-67.
[2]席爱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J].文理导航,2021(17):14-15.
[3]段焕何.激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J].华夏教师,2021(22):19-20.
[4]吴有楼.激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7):75-76.
[5]常晓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10):35-36.
[6]赵燕.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数学兴趣——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21(44):15.
[7]王雪.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