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策略探究

作者: 薛迎梅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备受推崇。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实践案例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实践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3-0030-0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常常偏重于语法和词汇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该模式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交际语言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完成任务来真正掌握语言。它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流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英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沟通能力。此外,这种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定义和基本原则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完成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种模式强调“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这些原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显著的区别和优势:

1.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通过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来学习语言,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语言知识水平,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则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任务来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

3.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忽视了语言的流利性和交际性。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则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和交际性,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不过分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4.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个人的学习和竞争,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则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明显的适用性。首先,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其次,任务型教学模式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真实、实用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项目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有效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目的性、阶梯性、可操作性和合作性。任务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执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水平,结合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设计多样化的任务。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英语。

(二)任务实施的过程:课堂活动与师生互动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任务进行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表达。

(三)任务评价与反馈:评估方法与改进措施

有效地评价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应关注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同时,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优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一)选择案例的标准和背景信息

本案例以高一英语,外研版教材Unit 4 Friends forever为例,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形容词性从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友谊,本课通过视频、歌曲、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

(二)案例详细描述

1. 任务设计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苏格兰民歌Auld Lang Syme。这首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深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听完歌曲后的感受,特别是关于友谊的主题。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后续的友谊主题讨论做铺垫。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友谊?”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看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的本质,并记录下学生提到的关于友谊的关键特征,如“信任”“支持”“分享”等。这些关键词将作为后续任务中描述友谊的基础。然后,教师播放与友谊相关的配套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个关于朋友之间互助、共度时光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友谊的内涵。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之前讨论出的关键词来描述视频中的友谊。这一任务旨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教师首先解释形容词性从句的概念,并通过例句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友谊的情境,使用形容词性从句进行描述。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这一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形容词性从句的理解。

2. 评价和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视频描述的准确性和创造性、从句使用的正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学生的书面作业也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对讨论环节,教师及时给予正面反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观点;对视频描述任务,教师点评哪些描述准确地捕捉到了视频中的友谊元素;对形容词性从句的应用,教师纠正语法错误,并表扬创新性的句子构造。

3. 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结束时,教师回顾友谊的重要性,并强调本节课学习的形容词性从句在描述友谊中的实际应用。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与好友之间深刻回忆的文章,要求使用所学知识描绘深厚的友情。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友谊的含义和价值。他们不仅理解了友谊的基础,如信任、支持和分享,还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概念。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由于教师采用情感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积极的情感氛围。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案例分析:成功因素、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成功因素

①情感驱动:导入Auld Lang Syme这首深情的歌曲,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关于友谊的讨论中;②任务型教学:通过一系列任务,如讨论、视频观看和从句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友谊。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③互动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自由发言,并组织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动与合作来深化对友谊的理解;④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2.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解决方案:采用激励机制,如给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额外的奖励或积分,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鼓励不活跃的学生参与讨论。

问题二:时间管理

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避免某些任务过于仓促。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优先考虑核心内容的讲解,并适当调整任务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三:学生对新语法结构理解困难

解决方案:教师在讲解形容词性从句时,可以通过更多的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语法结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语法的理解。

问题四:作业负担过重

解决方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平衡质与量,确保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负担。可以考虑将部分作业任务转化为课堂上的即时反馈练习,以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四、 影响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设计者、引导者和评估者的角色。教师的态度和理念对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积极接受和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其在课堂中的实施。

为了适应任务型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专业发展和培训:①参加教育局、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的任务型教学研讨会、研修班等培训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②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阅读相关的教育专业书籍、期刊和研究论文,深入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③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评估,寻找改进的方向和策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在任务型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因素主要包括: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以持续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以及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认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合作学习与实践能力: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需要具备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他们需要学会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③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需要学会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资源,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④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