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基于乡土资源实施美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陈双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美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聚焦于农村幼儿园美育实践中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旨在探索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实践路径。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推动幼儿园美育向更加多元化、本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美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3-0159-04

美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农村地区虽然在经济和教育资源上相对匮乏,但却拥有丰富的特色乡土资源。这些乡土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宝贵的美育素材,并且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美育领域的内容,还可以使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文化传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启蒙。应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农村地区的乡土资源,探索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中,以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文章系统分析了农村地区幼儿园美育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评估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中的潜在价值和作用,构建了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幼儿园美育实施策略,以期为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乡土资源实施美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个体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教育过程。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发现和欣赏美,为审美情趣的启蒙埋下种子。

(二)美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从教育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乡土资源涵盖了幼儿成长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诸多元素,是幼儿最为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美育实质上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地观察,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为乡土资源在美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另一维度的理论支撑。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和环境刺激对个体性格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锻炼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乡土资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无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的平台。

从美学的视角来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体现在高雅的艺术作品中,更蕴含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乡土资源中无论是蓝天白云下的田野风光,还是古老村落的青石小巷,都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美育就是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欣赏这些身边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更能够让他们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感受身边的美好。

基于乡土资源的美育还有助于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本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乡土资源作为农村地区独特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农村幼儿园美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融入美育课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类。

(一)乡土资源的普查与分类

乡土资源的普查是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的第一步。普查工作应全面、系统地进行,涵盖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各个方面。自然资源可以包括当地的植被、动物、地理特征等;人文资源则涉及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社会资源则包括当地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在普查的基础上需要对乡土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还可以为后续的美育课程设计提供便利。

(二)乡土资源与美育的结合点分析

挖掘乡土资源与美育的结合点是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关键。乡土资源中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如通过观察和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历史文化类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历史、传承文化。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听老人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萌发爱国意识以及文化意识。再者,民俗风情类乡土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如通过参与当地的节庆活动、学习传统的歌舞和手工艺等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传统手工艺类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和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可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乡土资源的创新利用方式

为更好地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美育活动,需要设计具体的美育活动方案。以下是一些创新的利用方式。

自然探索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观察和记录当地的自然景观。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现自然美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萌发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通过讲解和互动体验让幼儿了解历史文化。同时可以邀请当地的老人或文化传承人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更好地实现学校、社会的联动。

民俗节庆活动:结合当地的民俗节庆,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例如,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学习并表演民间歌舞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民俗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才能。

手工艺制作活动:引入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如剪纸、编织、泥塑等。通过教授幼儿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跨领域融合活动:将乡土资源与数学、科学等其他领域相结合,设计跨领域的美育活动。例如在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融入测量和记录等数学知识,又例如在幼儿对化石、磁铁等产生兴趣,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创造性和逻辑性。通过这些融合活动实施美育将使幼儿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 基于乡土资源的幼儿园美育实践

在幼儿教育领域,美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乡土资源作为幼儿园所在地的独特教育资源,为美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这里将探讨如何基于乡土资源设计与实施美育课程,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相关的美育实践活动。

(一)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 课程目标设定

课程目标的设定对幼儿美育至关重要。美育课程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通过学习精心设计的课程,幼儿能够深入感知和理解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人文风情。

2. 课程内容选择

在幼儿美育课程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真正从课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乡土资源作为与幼儿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教育素材,为美育课程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

自然景观是乡土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结合当地乡土资源特点。如幼儿园位于山区,那么连绵起伏的山峦、苍翠欲滴的树木就可以成为绘画的主题;如果幼儿园靠近海边,那么碧波荡漾的海面、洁白的沙滩就可以成为幼儿笔下的风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这些自然景观,不仅能够锻炼其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使其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除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传统建筑等作为课程内容。通过讲述和演绎这些故事,让幼儿在聆听和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魅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瑰宝。

民俗风情能体现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将当地的民俗风情融入课程中,如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作为课程内容,让幼儿在了解和体验中感受到民俗的独特魅力。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为幼儿展示和传授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剪纸、泥塑、编织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3. 课程实施策略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使其适应教学节奏。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在基于乡土资源的幼儿园美育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决定了美育的实施效果。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又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育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创设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如可以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遗址,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能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这种直观、生动的体验远胜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情境教学不仅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也能够显著增强幼儿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情境教学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意义的教学方法。在幼儿美育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更加融入充满特色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的直接体验,加深教学印象,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2.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实施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美育课程中项目式学习可以与乡土资源紧密结合,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乡土资源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例如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美景的绘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还会主动去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还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制作关于当地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手工作品等。为完成任务,幼儿需要慢慢学习收集资料、构思图案、绘制内容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幼儿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还能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于乡土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幼儿美育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新一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