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黄小华摘 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旨在实现多个学科内容的整合,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模式单一、作业内容缺乏创新、不注重与其他学科融合、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以跨学科学习为指导,探究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新课标的有效落实,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6-0042-06
作者简介:黄小华(1976~),女,汉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跨学科作业设计作为学科融合的具体实践方式之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着重探究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 跨学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特征
(一)综合性
跨学科作业设计要衔接多个学科知识,应通过深入学科知识结构内部,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探索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点,通过作业将学习活动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与此同时,跨学科作业设计不应局限于文字知识的融合,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向。
(二)情境性
语文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具有情境性特征,注重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等,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学生能够理解语文知识,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领会语文学科的价值。
(三)开放性
跨学科作业形式多样,且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内容范围较广,具有开放性特征。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作业,不仅能够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拓宽自身的视野,感受语文学科的应用价值,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实践性
跨学科作业设计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除了常规的知识检验类作业、探究类作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调研来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原则
(一)资源整合性原则
跨学科作业设计重视将各个学科知识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首先,注重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注重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起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其次,应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突破学科壁垒,完善其自身的知识架构。
(二)情境生活性原则
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要打破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围墙,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可通过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多面性。且通过多元化情境的创设,学生也能快速融入课堂中,深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清晰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获得成就感。
(三)内容开放性原则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要突出开放性原则,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比较强的科目,且涉及其他学科内容。实际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元素,逐步拓展作业空间,让学生感受作业的价值。同时还要引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书本走向课外,挖掘并应用更多的学习资源,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
(四)活动实践性原则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为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提供了有效借鉴。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要突出实践性原则,将实践元素融入作业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 现阶段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多以抄写、背诵、习题为主,这种单一化的作业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增强作业的挑战性,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作业完成度也无法保障。
(二)作业内容缺乏创新,学生动力不足
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过于陈旧,不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不利影响。跨学科作业设计过程中,只将语文与一两门课程相联系,不注重挖掘语文与其他大部分课程之间的关联点,所以设计思路受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不注重与其他学科融合,知识浅显
部分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将重心放到了语文学科本身知识与技能训练方面,忽略了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融合,这也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难以形成跨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写作业要求的知识层次比较浅,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问题,不利于学生应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
(四)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育人功能不突出
现有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将重心放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层面,忽视了小组评价、学生个人评价的重要性,且评价标准单一,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评价,不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要求,使语文教学陷入困境。
四、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一)创新作业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作业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创新作业模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作业,如项目式作业、实践性作业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1. 设计课本剧表演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本剧表演这一作业高度契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自主学习,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实际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融合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
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创作一幅画,描绘巨人的花园,感受巨人花园的美丽与生机,特别是草翠花开、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还要展示孩子们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借助艺术创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巨人前后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2. 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均衡发展
设计分层作业应注意区分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还要注意高度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且设计分层作业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能力特征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要求学生正确识记“笨”“钝”“鸽”“豪”“吨”“肢”等字,并利用上述生字组词,也可以联系美术学科,让学生联系词语或相关语句进行画图,打牢基础。
针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进一步增大作业难度,例如,设计批注型作业,衔接历史知识,让学生探讨文中的“化石”是什么?化石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发展史。
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关联不同学科内容,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通过作业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3. 设计综合性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设计综合性作业应突出综合性原则,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引入其他学科内容,逐渐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通过融合多学科内容,学生能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以《爬天都峰》为例,教师可设计综合性作业,如融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一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爬山过程(爬六层楼),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爬山对自身的启发,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感受到了爬山的困难,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品格。也可以融合美术学科设计作业,让学生描绘天都峰的壮丽景色、人物攀登的场景以及可能的细节描绘,如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为图画配上简短的文字描述,介绍天都峰的特点、攀登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等,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作业内容,培养跨学科思维
1. 寻找学科关联,培养跨学科思维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过程中,为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教师要深入分析课本内容,寻找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以《鲁滨逊漂流记》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美术知识为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画出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物画像。通过引入这一作业,学生能更好地概括故事情节,可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人物肖像、配以相应的颜色,综合应用美术知识,让思维导图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在图文表达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以《田忌赛马》一课为例,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数学元素,让学生思考齐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马和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还有别的对阵顺序吗?让学生推演对阵图,寻找最佳策略。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齐威王和田忌有四种等级的马,如上、中上、中下、下等马,进行四场比赛,四局三胜,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对阵图,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通过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学生能够了解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采用不同学科思维分析问题,进一步培养自身的跨学科思维,强化跨学科学习能力。
2. 注重多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学习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在内容设计层面,教师要注重多个学科融合,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
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可以融合科学知识,让学生探索文章中涉及的生物知识,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物学特征,比较两者的形态差异,了解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也可以通过实践观察蝌蚪的养殖过程,定期记录观察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一篇科学研究报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教师应注重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小蝌蚪找妈妈》绘本,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直观呈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同时还要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教师还要注重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引入表演性作业,让学生表演相关的音乐剧,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通过音乐剧的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而且也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融合多个学科创新作业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而且也能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学科融合,助力跨学科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