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
作者: 苏婉琦
摘 要:“双减”对初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减负提质增效”的要求。文章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的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分析了当今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单元作业设计为例,立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性质,探讨了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从单元整体出发,规划单元作业目标;设置前置性作业,科学诊断学生学习水平;分层化作业设计,帮助各个层次学生进步;设计多样化作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视作业评价设计,提升单元作业有效性。旨在探索更高效,更有趣的英语作业设计方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6-0108-06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1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婉琦(1994~),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指出课程理念应注重“教—学—评”的融合。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是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和延伸。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单元作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单元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教师可围绕单元学习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系统化的单元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时候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团队任务等形式,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链接课堂内外,实现多元发展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英语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完成单元作业体会到自信和满足,有助于不断完善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通过完成单元整体作业,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
(三)提供及时反馈评价以提高教育质量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完成的单元整体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在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链接课堂内外,实现多元发展;提供及时反馈评价以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作业目标设计模糊
初中英语单元作业目标的设计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目标的制订应该具有整体性,以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补充。作业的设计目标应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育人价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单元作业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这使得作业的设计无法将单元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作业的设计是零散的、碎片的,难以前后衔接,缺乏整体性。作业的内容或形式一旦偏离了单元教学目标,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单元作业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
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内容统一,难度统一,完成时间统一的作业使得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缺少提前了解,导致作业题目过易或过难,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进而导致优等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学困生完成作业又有难度,只能应付甚至直接搬运抄袭,从而抑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单元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单元英语作业形式的设计普遍较为单一,以书面形式为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通过布置大量不断重复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抄写、语法练习等。这固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机械的重复也会挫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认为英语是一门很无趣的学科,教师应提高自己对多元化作业的认知。
(四)单元作业缺乏有效评价
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分数或等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评价缺乏针对性,缺乏有效的反馈与指导,这使得学生无法及时纠正与提高。其次,评价标准模糊,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这使得学生对作业的要求感到困惑。
三、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双减”背景下对作业“减负增质”的要求,文章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以主题为引领,深耕教材,建构单元,整体设计,强调关联和进阶,旨在实现单元育人,体现素养发展。以人教版七下《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单元为例,重整单元内容,整合作业资源,探究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进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一)从单元整体出发,规划单元作业目标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深入研读单元各语篇,分析语篇之间的内部关联,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和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应合理划分单元课时,提前规划单元作业目标,强调关联性和进阶性。
文章结合译林版七下《Unit 7 Abilities》,外研版七下《Module 2》,北师大版英语八上《Unit 5 Helping》,对人教版七下《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探究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将单元课时和作业目标划分如表1。
学习理解层面:通过听力理解,短文填空,篇章阅读,调查汇报等形式,巩固单元中不同社团的表达,掌握“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展现能力”相关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应用实践层面:能够掌握广告的篇章结构,根据不同活动,设计相应招聘广告。
迁移创新层面:能够运用所学的关于能力的表达,撰写推荐信,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感,使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实现自我价值。
(二)设置前置性作业,科学诊断学生学习水平
前置性作业即在单元学习之前布置的一种自主学习任务。前置性作业主要用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使得学生更能定位自己的疑惑点。
在进行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教学时,笔者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图1的诊断性作业,诊断学生的学情。
教师将教材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初步整合到一起,第一第二道题目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club,以及简单表示能力,初步掌握“I want to join, because I can...”句型。第三道题目将词汇放到语篇中,帮助学生了解跟音乐&艺术相关的词汇。第四第五道题目通过问题的启发,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运用能力帮助别人,体现学科育人。通过让学生完成诊断性作业,教师批阅,教师可从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分层化作业设计,帮助各个层次学生进步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业的布置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该体现分层,设计好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避免一些学生因为作业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也避免部分尖子生由于作业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丧失学习兴趣,让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要明确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为例,笔者的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如下表2。
复习巩固类作业通过匹配、完成句子等形式巩固与“Join a club”相关的词汇和句式。通过简答题,看图写句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与“music&art”相关的乐器,及表示音乐能力的句型。通过单选,句子翻译等题目巩固文本中有关“express ones abilities”的词句,体会如何运用能力去做事。通过短文填空,巩固广告撰写的文章结构和常用句型。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整个单元描述个人能力的句式。
拓展延伸类作业通过“Join a club”相关的还原对话来让学生在语篇中巩固词汇和句式的运用。通过短文填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与“music&art”相关的词汇及句式。通过教师改编的阅读理解材料,帮助学生拓展“express ones abilities”的相关词句。设计几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校园活动,学生思考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参加。通过阅读语篇的输入,总结推荐信的基本结构。
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真实情境,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如:学生之间就“Join a club”进行调查,小组就调查结果口头录制视频并分享,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客观认识自我能力。撰写关于参加“校园音乐会”的小短文。学生能够充分巩固“can play the...”“cant play the...”的用法,意识到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的重要性。设置情境,回复笔友书信,根据书信要求,阐述自己的能力,以及预期可以加入的社区帮助活动。设计几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校园活动,学生择一撰写招聘海报,号召更多人加入。能够运用提纲完成一份推荐信。在撰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
其次,设计个性化,可选择的任务。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第一课时的书面作业中的写作任务为例,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A层(尖子生),B层(优秀生),C层(中等生),D层(学困生)设计如下写作任务(图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对应的难度。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Sam给你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你这周他们学校的社团在纳新,他很好奇中国的中学都有什么社团,你擅长什么,你又想加入什么社团,请你给你的笔友Sam写一封回信(字数不少于80字)。
图2 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作文分层作业
A,B层的学生要求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C,D层则由学生自主选择。选择较易难度的任务相应的得分也会更低,通过得分鼓励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下挑战更高的难度。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旨在保证学习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得了。
再比如以《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Section B(2a—2b)的课文背诵作业为例,该课文由三个小篇章组成,通过总结,可以得知这三篇短文都遵循这样的一个写作逻辑:Title-Purpose-Requirement-Gains-Feelings-Contact,可以借鉴于单元写作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背诵任务:A,B层三篇全背,C层背诵两篇,D层背诵一篇,D层中下的学生如果实在背诵不出来,可以选择流利朗读或者跟读音频,加深印象。总之,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客观地认识到学生水平的参差,进行分层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