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发展高阶思维研究
作者: 卢翠凤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与深入,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初中历史教师对如何组织历史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希望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问题上,部分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大概念教学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高阶思维,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导向价值。文章结合省级课题《初中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研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期间围绕日常历史教学工作对该课题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梳理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工作组织方法和举措,旨在对后续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高阶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9-0142-04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工作的引导下,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教师围绕新课标主张对如何组织初中生开展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进行了分析。在此期间,以省级教育部门为首的一系列教育主管和指导部门带领历史教师开展了相应的课题专项研究,希望进一步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调整与改进。其中,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积极围绕大概念教学这一理念作为载体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变革,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效果的优化与改善,有利于提升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综合质量。
一、 大概念教学的解读
作为当前备受广大教师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思想,大概念(big 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大概念也称核心概念、核心要义(主题)、内容主题(主旨)、关键问题。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大概念主张以大概念作为核心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对学习期间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大概念是一种联结,是位于上层的综合概念。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上,大概念指向的是学科专家对该学科总结出来的核心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身心素养的培养与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 大概念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有利于丰富历史教学工作开展形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大概念教学的引入与渗透,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拓展,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开展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效冲破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对历史教学工作造成的影响与限制,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与持续改进,对历史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散自身思维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大概念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身思维的发散与拓展,可以确保学生围绕大概念作为载体实现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实践表明,相关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紧密地联系,从而有效构建一个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基于此,学生可以充分加深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进程的了解,培养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三)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效能
在教学工作发展期间,任何教学方法、主张以及模式的根本目的均是为知识的传承服务。在这一问题上,新课标主张积极做好对教学模式的调整与探索,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更满足新时期学生身心成长的需求。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大概念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高位概念、关键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等内容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大概念做好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从而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促进了历史教学工作的持续拓展与优化,对教学工作整体效能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 新课标下借助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举措
(一)做好新课标要求的解读,有效推动大概念教学的实施
从教学工作的教学分析,在新课标下,为了确保大概念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定期组织相应的教育讨论活动,以便做好对新课标要求和大概念教学内容的解读和剖析。在此期间,通过积极结合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可以有效制订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破局之法,为新时期我国历史教学工作的调整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例如,在讲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定期开展对新课标和大概念教学的专题教研讨论活动,广大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标提出的相关教育教学主张和观点,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广大教师可以有效围绕新课标实现对大概念教学工作的设计,以确保优秀教学工作经验和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得到充分推广、普及,以及大概念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通过做好对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教学工作内容的调整与变革,从而帮助学生围绕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确保教学工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和持续调整,助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拓展。从教学工作的视角分析,相关做法无疑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持续优化,帮助教师结合集体智慧总结大概念教学的组织方法,有利于促进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为新时期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分析,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的教学地位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帮助其在学习期间积极结合知识进行思考,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进一步培养。
(二)设计师生交流互动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发表自身观点
在历史教学工作实施期间,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结合大概念教学理念组织加强互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师生交流问题的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围绕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并推动教学工作的生本化转型。
例如,在讲授《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结合大概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的阅读和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引导其寻求问题解决方法,以开动脑筋,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活学活用。例如,对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通过积极做好对本单元中每一课课文和历史时期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明朝时期统治的特点是怎样的?”“明朝时统治者在对外关系问题上持怎样的态度?”“明朝灭亡的因素是什么?”“清朝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包括哪些?”“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结合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为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优化提供了助力与保障。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大概念教学思想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帮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其有利于优化师生交流互动机会并鼓励学生实现思维的充分拓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化具有良好的导向价值。此外,相关做法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生本化转型,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延伸,为新时期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三)深入挖掘历史教学资源,营造良好历史课堂教学气氛
为了提升初中生高阶思维培养水平,教师在结合大概念教学主张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效营造与构建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探索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具有积极价值。
例如,在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结合大概念教学主张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汇总,应积极结合抗日战争这一大概念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合,在教学期间更为游刃有余地实现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完善,对新时期我国历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价值。在这一问题上,部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大概念教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期间,积极围绕抗日战争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和具有典型性的抗战事件,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在此期间,通过网络资源的引入和渗透,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统计信息、历史资料以及影视作品等内容,做好对抗日战争知识的讲解与说明。实践表明,通过海量网络资源的灵活应用,教师可以有效做好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重要抗日战争事件内容的教授。此外,教师还可以分别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等不同角度,对抗战内容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讲述,帮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实现对抗日战争历史内容的全面认识,对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做好相关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有利于响应新课标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爱国主义人才的构想和主张,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充分培养。
(四)增加学生实践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教师应积极做好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便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机会。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量教学实践结果指出,系统的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为学生接下来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例如,在讲授《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积极做好对大概念教学的渗透,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亲身实践总结一套更加契合自身成长的学习方案,对学生知识习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辅助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外交”这一主题组织大概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外交这一关键词做好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以确保教学工作模式的优化与持续改进。从授课活动的视角分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实现对具体外交方式和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在此期间,通过关进积极做好对探索性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和互动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期间从其他小组成员的看法和观点中实现思路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此外,这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确保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可以更为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五)关注学生群体课堂表现,依据学情尝试调整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有效确保新课标和大概念教学主张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师应积极做好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密切关注,以尝试依据学情对后续教学工作的组织方法和侧重点进行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未来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有利于确保高阶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讲授《走向近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教学理念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讲解与说明。在此期间,通过该积极围绕西方国家近代历史发展进程这一视角进行分析与梳理,教师可以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师应积极结合近代西欧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与探索。其中,通过结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等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历史时期西欧发生的社会事件进行相关历史内容的大概念思考与整合,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持续优化与不断改进。在围绕大概念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的表现,从而结合学生对不同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反应,积极分析大概念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与育人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评价结果进一步做好对教学工作组织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梳理,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动态调整与不断改进。与此同时,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对教学工作的侧重点和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其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继而确保相关内容更为契合于学生的实际诉求,对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新课标教学主张的践行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为了有效促进初中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大概念教学问题的密切关注,从而尝试依据学情对历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与变革,以便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在具体做法方面,教师应利用教研讨论活动作为载体系统分析新课标和大概念教学的内容,从而确保自身可以实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围绕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路径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知识魅力的同时,做好对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做好对学生群体课堂表现的关注,并尝试依据学情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变革,促进教学工作针对性的持续提升,为新时期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预期目标的达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芳,童小娟,张永清.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9):56-61.
[2]何永文.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1):10-12.
[3]兰巧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6):41-44.
[4]文永生.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J].文理导航,2024(13):37-39.
[5]吴浩.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3(9):84-86.
[6]马晓巍.学科大概念背景下新课标初中历史的智慧作业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校园,2020(8):890-891.
[7]孙雯.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4(12):84-85,112.
[8]张建龙.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研究[J].电脑校园,2021(11):5029-5031.
作者简介:卢翠凤(1976~),女,汉族,江苏东台人,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廉贻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