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初探

作者: 杨伦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与普及,夯实基础知识,以实现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性知识和学习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和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蕴含的知识内涵。而在教师进行语文知识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认识到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坐不住且充满好奇心和活动欲。因此,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必须营造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且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026-05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和知识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和教导,以保证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并运用相关技巧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以及其所包含对母语的学习,使其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质上是通过语文学习不断增加自身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更好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 小学语文教学以及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时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初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要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技能,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也为后期学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相对基础性的知识和能力,其是语文学习带给学生的较大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关键意义。

(二)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氛围打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氛围会对语文教学情况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心理以及其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造成重要影响,教师应当认识到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只有进行良好的课堂氛围打造,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充满了乐观、自信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流互动中,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向教师进行请教,表达自身对语文课堂的感情、观点与看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乐趣以及心态。通过这种心态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语文学习,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深入了解更多文学知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打造具有重要作用。

三、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师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将基础知识牢牢记住并运用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知识涵盖量。但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学生未来而言具有不利的影响。学生会因为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应试型教育产生厌学心理,对语文的学习拥有畏惧心理,与教师产生距离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生在逐步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丧失了语文学习能力,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被动式语文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是学习的机器,而并非主动进行学习,自身也无法形成独特的个性。

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营造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课堂导入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可以对其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和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中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表现出热情活跃的态度;教师也可以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课程讲解及对于思路的表述,通过良好语文课堂氛围形成良性教育体系,并构建一种有效的循环模式,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进行主动交流、谈话、合作,最终促进活跃语文学习氛围的构建。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培养要求不断获得提升,在语文课堂上的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和个人特征,让学生成为独特的个人,让其具有各自的特性,成为具有学习、探索欲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身心真正地进入到语文课堂中,并形成高质量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健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仍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和好奇心,自身也处于好动的年纪。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只有不断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并探索语文知识等内涵,这时强化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氛围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示其价值。只有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对语文知识进行巩固,而非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其最主要方式是加强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兴趣的导入性。例如,在教授《田忌赛马》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语文教师的课程导入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之前,猜测田忌与齐王在赛马的过程中,谁能够赢得这场比赛,也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由一名学生饰演田忌,一名学生饰演齐王,二人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一课程的内容和故事,让学生的兴趣性被提起,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课的学习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森林,让学生在森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语文教学设施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或是在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境方面的表达。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语文课堂导入方式的重视,通过猜谜语诗歌朗诵脑筋急转弯等趣味化的形式,或者创设相应的情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开始对该课堂的内容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课堂语文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让课堂变得多元化,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多媒体也是国家在进入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之后,大量科技化设备进入到各行各业。而在教育领域,多媒体的使用也符合当下教学目标,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将声音图像都运用于一体,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其仍然处于对世界的探索过程中,更加喜欢新鲜且有趣的事物,多媒体则属于此范围之内,其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度,并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且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摆脱语文教材课本的单一性,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多元化,也使得教材内容脱离了本身,活跃于语文课堂之间,实现课堂氛围的有效塑造。此外,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声音图像等的展示,让学生更了解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深意,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并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爬山虎的样貌,也可以使用影片模式来展示爬山虎的生长以及爬山虎吸盘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视觉模式来观赏与感知爬山虎的样子,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该课文内容有着深刻的印象,进而融入语文学习过程中并收获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又如,在进行《杨桃》这一课时,其与上文提及的教学方式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杨桃的样子以及杨桃的其他特点,包括杨桃是一种水果,其主要的生长地区,为什么长成五角星的样子等等,来提升学生对该课文内容中所蕴含事物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该课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三)运用游戏教学,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又因为其大脑发育不全,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活泼好动,且对游戏类的活动更加感兴趣。大量实践研究证明,游戏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好辅助方式,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有效地开发自身智力和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游戏带给学生的能力提升以及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来将语文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设置在一定的游戏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开发其智力,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积极且游戏的氛围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腊八粥》这一课的时候,语文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腊八粥的制作。在腊八粥制作之前,可以让学生以竞猜的形式猜测腊八粥里有哪几样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猜对的材料进行腊八粥制作,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课程活动的参与感,进行积极的学习。事实上,这种游戏化的课堂氛围是对传统课堂的打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单一教授、死气沉沉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堂具有热情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好地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教育性目的。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增加其趣味性,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实现寓教于乐,真正达到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通过在良好语文课堂氛围中提升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四)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是形成语文课堂氛围的前提与基础,其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也就是减少教师一味进行教学,学生被动进行课堂内容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成新型的教育方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地位上的差距,让教师与学生产生了距离感,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种距离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利于语文教师进行授课。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下,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更应当进行良好师生关系架构,形成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师融入学生之中,作为其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并非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独裁者,只有与学生进行不断交流,才能形成良好且积极的讨论氛围。在这种语文学习模式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进行引导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学习语文,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看法,让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点和个性化优势。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包括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赞扬和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下,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只有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点。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活跃度和兴趣性,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致,积极地赞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扬、赞赏、鼓励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目前,学生仍处在身心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是对其自信心培养的一种良好搭建,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有力推动。只有教师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学习心态,而并非仅仅只顾及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才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体系的学习当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应试性的填鸭式教育对学生语文兴趣培养有着不良影响,虽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但也迫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性逐步丧失。基于此,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教育性改革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要考虑到的重点问题和关键所在。因此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