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快乐读书吧”推进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翟思颖摘 要: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和优势,采取灵活多样且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推动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以“快乐读书吧”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及阅读效果的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自主阅读;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031-04
一、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总阅读量须超过400万字。对于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帮助其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快乐读书吧”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最终促进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的不断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和优势,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在培养其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二、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阅读内容缺乏深度。学生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且阅读能力薄弱,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字词的学习,并未对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深入解读,导致阅读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真正体现,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其次,缺乏阅读方法指导。受课程进度、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短,因此,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然而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在理解文本大意方面存在困难,为确保自主阅读活动的进行,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部分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同时也缺乏阅读方法的传授,不仅阻碍阅读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阅读价值的体现。最后,阅读过程缺乏主动。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因此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该策略虽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但缺乏足够的互动,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
三、 巧用“快乐读书吧”推进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意图,采用正确的阅读策略
20世纪中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读整本书”思想,即以阅读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教材中的课本入手引出一本书,或从特定的作品出发引入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类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读教学需求。“快乐读书吧”以语文学习规律为基础,强调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单元要求与学生的现有阅读策略纳入考虑范围,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
第一,横向迁移,策略更具体。所谓横向迁移,则指的是将教材中与“快乐读书吧”项目契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加以融合,通过迁移的运用来达到策略联动的目的。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为例,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除对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进行讲解外,还可对第一至四单元中所涉及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和梳理,将其中适用于本单元的阅读方法进行融合,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联动阅读。通过将相关的阅读策略加以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现有的阅读方法进行巩固,同时也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发挥迁移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保证其能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
第二,纵向叠加,方法更多元。学习阅读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读者使用现有的阅读方法来完成新知识的主动构建。“快乐读书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其中,低年级学生主要推荐内容简单且具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则推荐次数多且篇幅较长的阅读内容;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长篇名著为推荐内容,保证了阅读的梯度性,尊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教师在开展基于“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指导过程中,不仅应对“快乐读书吧”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考量,同时也应将文本特征、学生的阅读经历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确保小学阅读能与初中阅读接轨。以五年级下册的课本为例,教师在讲解《猴王出世》这一课的内容时,不仅可进行“根据目录推测故事情节”的阅读指导,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章回体小说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加强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注,并根据文字进行丰富的想象。除此之外,还可将“预测”“设问”等阅读策略加以结合,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纵向联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元、系统的阅读方法,同时也能促进其阅读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图表助力,提高阅读兴趣
“快乐读书吧”项目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图表的作用和优势来完成阅读话题的预设,完成思维导向的搭建。该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同时也能为阅读活动的高效推进提供有效保障,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状态和问题,从而为其调整指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信息提取型图表,助力内容梳理。对学生而言,基本的阅读能力在于提取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人物和故事情节。与课文片段或单篇课文相比,整本书具有较高的难度。以长篇小说为例,其不仅涉及多种人物,且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曲折。在此情况下,只有在厘清人物关系的前提下,学生才能顺利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可使用图表来对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概括,该方法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内容。比如,对故事跌宕且具有较强故事性的文本而言,则可采用情节阶梯来对文本进行整体梳理;对涉及多个人物的文本而言,则可采用气泡图来直观、清晰地呈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学生的阅读难度,提高其阅读积极性。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该书以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为主线,讲述他从离家出走到成为百万富翁的过程。在对该书进行讲解时,教师则可以时间线展开讲解,采用树形图来对重要信息进行梳理,不仅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思维的构建。
第二,探究型图表,推动阅读前行。阅读的本质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情节,梳理重点信息,同时也应注重阅读活动的探究性,从根本上保证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采用探究型图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突破难关,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以《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在对中国古典神话进行讲解时,可通过比较图示将其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比如,可将太阳、火等意象在神话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神话故事中的异同点,在感受神话特征的同时,了解神话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
第三,联结型图表,拓宽阅读边界。联结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联结的主要方式包括心理活动与言行的联结,书中情节与实际生活情节的联结等。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阅读主题为“民间故事”。教师在讲解《从前有座山》时,则可设计联结图表,引导学生将故事与实际生活加以结合,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拓宽阅读视野的同时,对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内涵进行灵活运用。
第四,创编型图表,点燃智慧火花。在完成书本的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比如,可鼓励学生将现实的生活情境融入书本中的场景,根据人物形象来完成续写或编写。以《红楼梦》为例,可引导学生想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在共同穿越到现代社会后可能发生的故事。教师首先可带领学生根据穿越人员制作名单,并将现实社会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结合,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想象。此类创编活动的开展需以整本书为基础,且需将人物的性格纳入考虑范围,因此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将不同的文化资源加以融合,帮助学生不断拓展文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另一层面来看,此类创编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想象中自由地翱翔,有利于其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习惯养成,推动持久阅读
“快乐读书吧”项目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更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第一,学习鉴赏批注。批注能够帮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反映学生独特的感受,有效体现学生情感的独特性,同时也能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以《水浒传》为例,教师在针对该名著进行阅读指导时,可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人物,从主人公的语言、神态等方面入手进行针对性批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确保其能全面、客观了解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也可要求学生通过同一事件来挖掘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异,以《西游记》为例,学生可自由选择书本中的故事,并分析师徒四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的不同反应,以此为基础来挖掘不同的人物性格,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简而言之,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课文批注的阅读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确保教师直观感受学生的阅读过程,从而达到丰富阅读活动的目的。
第二,关注“前言”“后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书籍的前言部分均会对书本的结构、情节、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等进行说明和阐释,前言在读者理解书本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记的作用通常对书本进行总结,或回忆作者的创作历程,也可包含作者的感慨和展望。然而部分学生在阅读书本时,通常忽略了前言和后记的作用,不利于其对书本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对前言和后记的重视,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从前言和后记出发,加深对作者本人及作品的理解,达到拓展阅读深度的目的。
第三,补充背景资料。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均能够深刻地体现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另一层面来看,文学作品也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教师在开展阅读指导时,应注重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相关信息的渗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通过背景资料了解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以《猴王出世》为例,部分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关注重点通常在于故事情节及丰富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鼓励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等方法来收集与作品背景关的信息,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了解到吴承恩的生平事迹或性格等,如虽然天资聪颖,学识渊博,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多次受挫,从这一层面来看,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与《西游记》所体现的主旨和精神不谋而合,与该作品的形成息息相关。只有真正了解作者的创作原因,才能帮助学生将作者的经历与故事结合,从而达到充盈阅读的效果。
(四)读书分享,体验阅读价值
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与他人进行分享,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首先,看一看。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填写阅读卡,撰写阅读后记,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绘画或制作手抄报,并在读书分享会上与他人进行交流。该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同时也能达到相互借鉴的效果,从而促进全班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完成该书的阅读后,教师可组织阅读交流会,鼓励学生共同分享阅读心路历程、作品中记忆深刻的情节等。该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解答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同时也能借鉴他人良好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后期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将学生所制作的手抄报张贴在阅读角,以供其他学生浏览和参考。
第二,讲一讲。“快乐读书吧”均设计独立的阅读主题,且每一阅读主题中包含多个不同的小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由教师提出关键词,并由学生进行抢答,根据关键词对该阅读主题下的故事进行讲述。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关键词“家乡风俗”,学生则可通过该关键词讲述与家乡风俗相关的故事。该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回忆,同时也利于完整阅读体系的构建。
第三,演一演。“快乐读书吧”中包含多个童话和寓言故事,在针对此类故事开展阅读指导时,教师首先可根据阅读内容布置表演任务,并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自由组合,自行完成故事的编排及道具的制作等。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小故事大道理”,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来进行表演。在表演完成后,可由小组代表讲述本组故事的灵感来源,并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该活动不仅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成果的分享和展示,提高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也与学生的未来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和优势,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特征等为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人才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献爱.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研究[D].湖州:湖州师范学院,2022.
[2]库新萍.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
[3]刘萍.“快乐读书吧”开启小学语文阅读之门[J].试题与研究,2021(29):175-176.
[4]盛苏捷.巧用“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读——谈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