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唐亚明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0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各学科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的教育,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数学绘本将知识性、活动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结合,利用有效的图画对学生进行知识熏陶,使学生在图画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低段;数学绘本;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056-05

一、 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学科融合对义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情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特别强调幼小衔接的教育,“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学生来说,略显枯燥。而数学绘本将抽象的观念以故事脉络、图片呈现的方式具体化。数学绘本整合与数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能让数学课生动有趣。在数学绘本教学中还可以巧妙地融入相关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活动,让数学课变得有滋有味,学生乐学易懂。把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 融入主题式教学的具体内涵、价值与意义

(一)数学绘本具有趣味性,让主题教学游戏化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数学绘本以生动的图文呈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展示了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意义的故事中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增长数学智慧,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数学,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因此,绘本引入数学主题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快乐的状态下轻松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绘本的趣味性,可以让我们的主题教学游戏化。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8的分与合”时,可以借助绘本《八只兔子去旅行》开展以快乐旅行为主题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根据故事情景表演,在趣味化的主题游戏活动中,感知“8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1. 初读绘本,了解故事

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形象生动地把故事讲解一遍,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感知“8的分与合”。

2. 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1)呈现活动任务: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2)思考交流:怎样分组比较合理?

(3)合作分工:8人分成一组后,合作交流,要怎样结合故事表演呢?

(8人要如何结合故事分成4人与4人,5人与3人,6人与2人,7人与1人呢?)

3. 故事表演,内化知识

教师结合课件讲故事:“夏天到了,听说山的那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八只兔子决定一起去旅行。过桥了,过桥了,哎呀,桥断了。四只在这边,四只在那边。”这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分成4人一组,4人一组。“下雨啦!下雨啦!找到了两片大叶子,五只一片,三只一片,不怕下雨喽!”学生立刻分成5人一组和3人一组,表演遮雨的动作。“开饭啦,开饭啦,打开盘子瞧一瞧!六个一锅,二个一锅,真香啊!”学生迅速分成6人一组和2人一组,表演开心吃胡萝卜的情景。“啊呜,大灰狼来了,好害怕,好害怕!大家一起快藏好!”学生马上分成7人一组和1人一组,表演躲避的情景。“……大家快来呀,八只兔子一个一个爬上去,美丽的地方找到了,旅行真快乐!”

借助趣味性的绘本故事表演,让学生在游戏化的主题活动中,学会了“8的分与合”的知识,并锻炼了学生思考交流,合作分工,故事表演的能力。绘本融入主题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增长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标关于主题式教学活动的理念。

(二)绘本具有情境性,让主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绘本故事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将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教学,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发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二年级下学期教学“平均分”时,可以借助绘本《欧利与他的懒弟弟》。让学生在绘本故事的具体情境中去学习“平均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1:

村庄里的人们都知道欧利与他的懒弟弟。哥哥欧利勤劳聪明,弟弟托尼懒惰,还有些贪心。兄弟俩养了马和小鸡。一天,住在附近的魔法师来找兄弟俩。“欧利,可不可以给我一根鸡毛,我要用来配魔法药。”欧利从鸡窝里拔出鸡毛给了他。魔法师将鸡毛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然后递给欧利6个面包和12块点心。“谢谢你,孩子,拿去和托尼分着吃吧。”

弟弟托尼看到面包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说:“哥哥,我来分面包。”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托尼会怎么分?他还可能会怎么分?

托尼在欧利的盘子里放了2个面包,在自己的盘子里放了4个。欧利知道托尼贪心的毛病又犯了。

你们觉得托尼的这种分发怎么样?

不公平。是啊,哥哥欧利也觉得弟弟的这种分法太不公平了。欧利说:“这不公平!我再来分分。”

你们觉得欧利怎么分才公平呢?

欧利把6个面包平均分配。“我1个,你1个。”“我2个,你2个。”“我3个,你3个,好啦,分均匀啦!”

案例2:

魔法师又来找兄弟俩。“孩子们,你们有鸡蛋吗?”魔法药里还需要一个鸡蛋。欧利从鸡笼里拿来一个鸡蛋。魔法师一边道谢,一边拿出两袋胡萝卜给他们。“这是魔力胡萝卜。把它们拿去喂给马吃,马会长得飞快,而且力大无比。”

欧利提着一袋胡萝卜来到马厩。“袋子里有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6匹马,每匹马能分几根胡萝卜呢?”现在让我们帮帮欧利吧。

动手操作:

(1)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绘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来帮忙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悟知识的价值。主题学习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三)绘本具有综合性,让主题教学融合化

绘本故事具有综合性,可以借助绘本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课程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必须获得更多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应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

吴刚平教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实现两个综合:一是综合学习内容。即以学习任务为内容聚合机制,突破分科教学的学科壁垒,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科性质,合并、重构跨学科知识技能的结构,整合运用多种思想方法、探究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嵌套跨学科的知识图谱,形成综合内容组织和学习活动单位,开发基于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观念、大主题和大任务的主题学习内容,使其“少而精”。二是综合学习方式。即以学习任务为动机激发机制,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性教学形态,探索任务型、项目化、主题式和问题解决等综合教学方式,更多地体现做中学、悟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学习方式层面落实育人方式改革。而绘本为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教学提供了实施的路径。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可以借助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让学生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学习有关规律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绘本中的难题,帮助公主救出王子。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提出问题:公主救出王子后,在回家的路上还会遇到哪些有趣的规律呢?创编一段故事,并把你的规律画出来吧。学生经过自主创编,相互交流,对“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继续创编一个绘本故事的环节,让学生感悟体育活动中的规律,音乐节拍中的规律,运用手中的彩笔通过绘画的方式创作出有规律的作品等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感悟规律就在我们身边。

案例:

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公主终于找到了王子,可是他们要想返回南国还必须经过规则之城,大怪树说你们得帮他设计一组规律才能过去。

1. 拿出图形学具动手摆一摆吧。

2. 用体育活动中的动作表示规律。

3. 用音乐的节拍创作出一组规律。

4. 用画笔创作出一组规律。

师:大怪树对我们班小朋友设计的规律非常满意,他答应让王子和公主顺利地通过规则之城,王子和公主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南国。

(四)绘本具有实践性,让主题教学活动化

吴刚平教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尤其是要从简单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拼盘,转向问题解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和价值关切,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学绘本不仅含有故事,在故事里还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参与动手活动,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在《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本数学绘本里,学生为了帮助哈哈阿姨,一起为她出想办法,同时也被故事中奇特的图形拼组所震撼。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瞧!学生看完绘本后自己创造的图形多么丰美妙啊。

学生拓印作品:

图形拼组作品: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时,可以引入绘本《谁偷走了西瓜》,通过西瓜贼留下的脚印为线索,在立体图形家族中展开调查,在故事情节的引领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谁是真正的西瓜贼呢?在帮助球体破案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手中自己带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等积木在练习本上进行拓印,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体会到了面在体上,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好玩的拓印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又进一步理解了面在体上,整个学习过程有趣好玩。

(五)绘本具有延续性,让主题活动创新化

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数学绘本融入主题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创编绘本故事,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绘本故事创编中,增强了学生数学写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且具有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在创编数学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对知识本身有了更好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