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 陈景玲

摘 要:在教育行业发展下,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也要作出新的改革,结合线上教学管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基于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管评;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138-04

一、 引言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搬运到课堂中,并没有强化学生思维的锻炼。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来进行反思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历史中获得各种感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使用线上软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历史的认同感。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落实有限

在初中历史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制订的历史教学目标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未能有效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虽然新课改强调将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和对学生的认识制订教学计划、布置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线上教学效果有限

线上“教学管评”工作更多依赖在线平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下降至一定高度,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单纯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隔着屏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很难被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听音乐、玩游戏、发信息也很难被教师及时制止,线上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课后的作业环节和测试环节中,教师的监督存在较大的盲区,不能确定学生的作业是本人完成,学生在线搜索题目答案的行为也很难发现和制止,严重影响了作业的反馈效果和测试的公平性。

(三)教师评价意识不强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受到线上渠道的影响,难以如线下教学一样全面感受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有效的评价,所以部分教师忽视了在线上教学时的评价,将重点放在课件内容制作上。教师的评价意识下降,连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不利于课堂教学开展。

三、 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管评”流程

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产物,以线上教学平台为主要载体,保证线上“教”和“学”的质量,开展线上管理工作,以线上“评”促线上“改”。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在疫情波澜不定的大背景下表现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开展的方式包括:①课前教学准备。教师运用如学习通等软件平台或当地教育局牵头建设的线上教育平台上传教案、课件、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单元作业等资料,其中课件包括教学所需的PPT、图片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上传至线上平台后,既可以支持教师的在线教学,又可以支持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②通过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课程教学,或通过电子大屏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教学PPT、图片视频资料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生动、直观教学资料的引导下完成课程学习。线上完成的课程教学过程可借助软件平台的录播功能记录下来,线上线下混合完成的课程教学过程可借助摄像设备记录下来,供学生回放观看。③课后巩固及作业环节。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在线完成作业或上传自己完成作业的图文资料、视频资料,软件平台若有大数据评分功能可直接给出学生作业评分,若没有相应的功能则需要教师进行在线批改,发现学生的作业问题及时反馈解决。④测试环节。教师布置测试题目,学生在线打开相应功能或接收文件可在线作答,答题完成后在线回传或展示给教师,完成测试。

(二)线上“教学管评”的优势

线上软件平台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开展多样化教学的途径,教师可以灵活为学生安排图文视频知识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在线抢答等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避免出现整堂课都由教师讲解或播放视频课件的情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线上开展“教学管评”融合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线上教育平台的功能去发现学生的在线操作动向,比如完成随堂测试的正确率、用时等,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避免教师隔着屏幕对学生的学习动向一无所知。虽然目前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尚不能完全填补师生无法面对面的空白,但已经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

四、 线上“教学管评”有机融合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立足教材利用虚拟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人物中的优秀精神品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有自身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探索历史,从历史人物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历史教材内容丰富,但是对于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来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相对比较迷茫。教师要选用有趣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历史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古板,并不适合学生,因此教师要作出改变。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贯彻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历史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设计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初中历史中的重点和难点,打造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两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图片和视频以及两宋时期盛产瓷器,加入教学的课件中,然后将课件传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虽然宋代在历史上军事、政治不强,但是经济发展方面是我国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罕见的高度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时代。南方的军事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的不断迁移,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垦田的面积扩大,对农民的耕作要求更高。再加上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高度支持,出现了经济迁移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宋代经济迁移的重要因素,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点,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方便对学生开展线上教育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和创新的思维。教师提前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和成果展示,教师负责尾声的结果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例如,在教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①遣唐使的含义以及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哪些影响;②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和不同之处;③唐朝频繁对外交流产生的影响。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这节课的学习计划,画出思维导图,将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上网查找资料、合作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逐步丰富思维导图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表现和思维导图进行综合评价,告诉学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一来,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整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三)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枯燥等问题,所以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气氛。然而在当前的线上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都是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以PPT呈现,再用大屏幕展示课件分享给学生学习,这其实是一种直观化的教学展示,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历史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明朝的灭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线上为学生准备资料,并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视频,自己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进行视频录制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剪辑软件,采用好的主题,对教学视频进行修饰,一切工作都准备好之后,将录制好的视频以微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然后教师以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在图中体现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情况,学生可以在图中体现明宪宗宴会取乐的场景,也可以是明宪宗不理朝政的现象等,然后教师在线上举行竞赛,以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的作品,教师给获得冠军的学生颁发奖励。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加入线上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感。

(四)培养学生的史学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教师应转变课程功能,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史学精神。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法预习新知识。先给学生分成小组,再预留学习任务,让组内的学生自行分配任务,接着教师提示学生从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思考,先设计一个小标题,以自己的标题为中心,研究出不同的主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且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在线上课堂,用连麦的功能,由每组组长演示预习的成果。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一起查找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培养学生史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学生可以灵活使用资料,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拓展历史学习思维。在各个小组分享研究成果的时候,其他的学生要认真听讲,利用线上课堂中的对话框,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个人看法,最后教师再对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线上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友好的课堂互动。

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部分的线上教学为例,教师可将“香港的分离与回归”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组织学生4~6人为一小组循着历史的脉络去厘清香港是怎样被割让出去与祖国分离、香港是怎样回归祖国怀抱、英国占领下的香港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如何消弭等问题,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力军,将历史教科书上干巴巴的论述填充真实、有细节、有温度的内容,使初中历史课变得丰满。学生可通过教科书提供的线索在网络中搜索香港被侵占、割让的历史过程,发现《英国军队登陆香港岛》的历史图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图文资料,了解香港被迫与祖国分离的过程。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听着《七子之歌》的旋律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作品,从侧面感受当时的国人闻听香港被迫割让时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香港回归的专题纪录片、影视剧等视频资料,以浏览的方式了解香港回归的艰难,以及我国为了香港顺利回归作出的努力,引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部分最重要的内容——“一国两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或许会让部分教师觉得前面铺垫太多,教学进度慢,但实际上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历史,去发现历史不再是局限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历史证据,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历史、如何了解历史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布置多元化线上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在线上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分层设计学生的课后作业。倘若作业布置的内容重点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那么就会耽误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这样就得不偿失,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既可以完成基础的学习,还能够有机会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在设计具体作业的时候,通过开放式作业设计的方法,把握好作业的数量,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布置作业,让学生可以有质有量地完成作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