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潘莹

摘 要:随着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小学美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内容。因此,要充分认识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双减”教育政策落实的必然要求、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要创新教学理念、打造多彩课堂,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信,善用教学工具、拓宽学生视野,活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思考,巧用美术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小学美术课堂;小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150-04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美术课程第一阶段(1~2年级)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第二阶段(3~5年级)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第三阶段(6~7年级)提升创意表达能力,增强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第四阶段(8~9年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由此可见,美术课程标准始终以“创造力”为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习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时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初长期,运用创新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价值

(一)“双减”教育政策落实的必然要求

“双减”教育政策实施目的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兴趣领域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创造力培养是新时代“双减”教育政策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落实途径。美术课程是一门富含色彩与创造的课程,利用课程引导学生思考色彩的组合和艺术的创造,帮助学生培育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小学美术教育必然要契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推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进程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艺术课程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学生要达到丰富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意实践能力的总目标。小学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必然要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小学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三)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

国家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小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与进步,促进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的实现。新时代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小学美术教育培育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新时代人才战略发展的根本任务,更是新时代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

二、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打造多彩课堂

美术是一门运用色彩创造出精彩图像的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绘制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知识理论化和绘画模仿化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单调,学生对绘画难以产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学习美术教育创新理念,将创新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一课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恐龙来自漫画、图书和电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恐龙,并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展现恐龙的特点。随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心中的恐龙,想想恐龙是什么颜色,鼻子、眼睛、腿及身体等是什么样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心目中的恐龙世界。学生绘制完恐龙后,教师抽选出学生创作的作品,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最后,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向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绘制的恐龙世界,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通过引导—思考—创作—分享的过程,打造一堂极具色彩的恐龙世界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目中的色彩组合和绘画内容,然后独立完成创作,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小学学生处于个人认知成长阶段,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逐渐形成创造力。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造思维。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减负”教育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美术课堂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参与美术课程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一课教学中,线条是不会动的,教师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线条绘画相关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展现线条动态的优美。播放的视频要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线条,比如城市的街道、电线、河流等,通过现实中会动的线条吸引学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线条美。另外,教师也可以播放学生跳绳、拔河、弹玻璃球等运动,展现运动所带来的线条美,告诉学生会动的线条时刻围绕在身边。此外,教师还可以现场向学生展示《彩带舞蹈》,让色彩斑斓的彩带在课堂上舞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会动的线条与舞蹈结合的曼妙。单调的线条,通过教师视频展示和现场展示等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线条是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与体育、舞蹈等课程息息相关,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线条、认知线条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思考绘画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美术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单调,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是轻松和快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信

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个人能力、兴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差异化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缺乏自信,很难学好美术知识,并且会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例如,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植物写生》一课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植物,但有的学生较早地学习了绘画知识,能够绘画出比较漂亮的植物,有的学生缺乏绘画基础,难以绘画出植物。教师需要通过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是城里长大的,对农村的水稻、小麦、桃树、石榴树等农村常见的植物并不熟悉,但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学生多认识农村常见的植物,并通过认识和学习提升绘画能力。而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对玫瑰花、剑兰、君子兰等植物缺乏了解,绘画基础也比较差,教师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认识新的植物,教授绘画需要使用的色彩及色彩组成,让他们具备基础的植物写生知识,再逐渐让其具备植物写生的能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开展差异化教学,才能使学生学习具有自信心,逐步提升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否则,容易抹杀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不敢想象、不愿学习、不能创作。

(四)善用教学工具,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展现的方式越来越多。美术教学中使用的工具非常多,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只有学生见得多,才能想得深,创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例如,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汉字的联想》一课教学中,汉字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小学学生每天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而汉字的由来、汉字的使用等知识,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了。教师要善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及使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以马字为例的汉字演变视频,马字由动物马而来的象形文字,演变为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再到现在常用的简体字。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马字的由来及演变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与现代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绘画作品都是由汉字意向而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列举北京奥运会的会标“舞动的北京”,标志是由“京”字绘画而成,像一个运动中的人,展现出了汉字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另外,教师还可以善用其他工具来开展教学,课堂上可以展示篆刻的印章、结婚用的喜字、城市地铁的标志等实体物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所绘制的作品,深刻地认识汉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教学工具包括教学媒介工具和绘画工具,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类教学工具,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教材,认知各类工具和绘画知识,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才能让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VR等立体呈现技术,小学美术教育善于运用各类教学工具,必然会让课堂变得新颖多变、生动活泼,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活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思考

生活是学习的最好素材。美术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中的美。罗丹说: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学生处于思维认知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思考生活所带来的创造灵感。只有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更好地完成绘画创作,具备艺术创造力。学生具有丰富的美术素材后,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素材进行思考,根据个人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例如,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衣架的联想》一课教学中,衣架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品,学生很难发现衣架所带来的艺术美和创意创作。教师要将学生常见的衣架与美术教学有效联系,让学生发现衣架蕴含丰富的创意。比如利用衣架DIY秋千、旋转木马、蝴蝶、猫咪等创意作品。学生生活中还隐藏着很多的艺术美和富含创意的物件,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比如石头是学生常见的建筑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石头的形状,在石头上进行创意绘画;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石头进行DIY创作,创造出极具个性的装饰品。生活中有树叶、种子、蛋壳等各类素材,都是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的好素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活用素材,不断地鼓励学生发现生活素材的美,运用美术方法创作出艺术作品。生活是最好的美术课堂,蕴含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只有教师活用生活素材,才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思考生活素材的创作内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六)巧用美术比赛,鼓励学生创作

小学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美术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小学美术比赛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实践,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作思维。同时,小学美术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美术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绘制一幅画。然后将绘制好的画进行不规则剪裁成9张,再将剪裁好的图片打乱。教师要求学生将裁剪好的图片装进信封随机分发给学生。由教师主持开展一场拼图比赛,教师喊计时起,学生打开信封,完成拼图,谁的时间最短,谁获得奖励。教师通过一场简单的美术拼图比赛,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投入拼图中。通过拼图比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还能做成拼图,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拼图欣赏其他学生的绘画作品,向其他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同时,还能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合理地利用美术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语

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落实,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利用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和方针,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开展创新教学课堂。未来小学美术教育要进一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曹蒙娜.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3(2):168-170.

[2]张越.创造力培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61.

[3]李玥燃.基于艺术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8):39.

[4]黄佳隽.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5]周玲.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5):60.

[6]陈晓燕.创造力培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17(15):93.

[7]吴涛.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8):82-84.

[8]许毅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考试周刊,2016(25):186.

[9]侯晓萌.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3(11):71-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