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助力核心素养提升的方法探析
作者: 张丽娥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条件。倘若想要为我国教育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以及支撑,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教师应当学会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最新动向,并且以此为依据,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方法。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能体现出教学模式创新所带来的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改革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核心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7-0049-05
一、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高自身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度。事实上,语文素质的提升与核心素养息息相关。而在开展与小学语文相关的课堂教学时,语文阅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倘若想要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保障,则需要积极调动其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展开深入且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以及理论基础。
二、 相关概念
(一)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各类科普读物抑或是小说都可以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的材料。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具体的读物类别做出限制,可以任由学生挑选自身所感兴趣的类别。所以,不难发现,高自由度是课外阅读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还不懂得应当如何去选择内容质量较高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不利于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实际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此情况下,教师则应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帮助学生加快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部分内容质量较高的书籍展开阅读。
除了高自由度之外,独立自主性也属于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看出,不同于课内阅读,在选择课外阅读时间、方式抑或是内容的时候,学生所需要受到的限制都会相对较少。而学生的年龄较小,语文学习能力还处于一个较弱的状态,在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的可能性出现盲目阅读以及随意阅读的情况,不懂得结合自身实际的语文学习需求合理地对课外读物进行挑选,一味地将阅读时间耗费在篇幅较短且没有什么营养的“快餐”身上,从而大大削减了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所能够带来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尚未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认真地对读物当中的字句进行分析,只能够做到大致了解文章的具体意思,走马观花。所以,在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积极承担起引导者的责任,牢牢把握好具体的中心任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合理的规范,在改善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对其阅读内容加以丰富。
(二)核心素养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使其品格更加丰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即为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不可替代的意义,不仅能够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识字写字能力,还能够为其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其朝着全面的方向进行发展。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操作,而应当牢牢把握好学生在这当中的主体地位,深入且全面地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对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不能够过多地干预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堂当中自觉主动地对自身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究。
三、 课外阅读及其特征
课文内容以及语文教材是课内阅读的主要内容。而在结束语文课堂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挑选其他的课外读物,在家中、放学后抑或是课间活动时对自己所选择好的读物展开阅读,则可被称之为课外阅读。不难发现,普及性、自主性以及开放性都是属于课外阅读的重要特征。
(一)普及性
如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以及强劲的动力,我国提高了自身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度,加快推动相关读书政策的制定以及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课外阅读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国还加快完善了一系列的阅读基础设施,如流动图书馆等。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普及性。
(二)自主性
在开展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时,学生往往不需要以教材的规划为具体方向,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随时阅读各类自身所感兴趣的读物,可以选择粗略阅读抑或是深度阅读,不必像阅读课文一样讲求彻底理解,自主性较强。
(三)开放性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课内阅读活动的时候,学生最长的阅读时间即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教室也是学生在展开课内阅读时的主要场所。而倘若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所受到的限制就会大大减少,不仅能够选择公园、操场、图书馆以及家里进行阅读,还能够自主地选择自身所想要了解的读物类别,开放性相对较强。
四、 课外阅读现状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事实上,从家庭教育这一层面来看,还有部分家庭没有办法充分意识到学生适当展开课外阅读的实际意义,觉得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没有办法提升孩子的语文水平,只会浪费时间,并不会特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外读物,家庭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二)学校放任自流
在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时候,部分学校往往只会对过去的评价方式进行沿用,只懂得一味地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不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效率较高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能够让学生成才,部分家长慢慢地提高了自身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开始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如引导学生购买一系列的教辅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外的时候展开阅读。然而,这种操作并不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办法拓展和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不利于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 研究课外阅读
倘若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进行发展,教师就应当先进一步加大自身对课外阅读的研究力度,积极探索与其相关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在提升实际阅读效率的同时,改善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际的阅读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耗费,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展开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不能够袖手旁观,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需求,对自身原本的教学计划展开补充与调整,避免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还可以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
除此之外,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能力挑选出内容丰富且质量较优的课外读物。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丰富其文学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部分优质课外读物加以关注。
六、 课外阅读助力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
倘若想要使得“人文性”“工具性”等特点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凸显,往往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操作,而需要努力使得课外阅读所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凸显,认真仔细地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白文化创造为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而文化的构建者就相当于是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牢牢把握好具体的教学状况,深入挖掘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快推动其树立起一定的主体精神、批判意识以及文化构建意识,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
一般来说,倘若想要使得语文教学当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应当先牢牢把握好这一学科的具体性质。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第一时间内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展开具有针对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补充、更新以及完善,避免实际的教学方向与教学规划出现偏移,尽可能地为实际的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如果没有办法实现这一点,就会有较大的可能性导致一系列不良情况的出现,如评价方式失效、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以及目标不明确等。
事实上,学生之所以要进行语文学习,并不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卷面成绩。所以,教师不能够本末倒置,一味地将自身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在帮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其加快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课外阅读往往能够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除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够改变其原有的精神风貌,使其朝着全面的方向进行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积极展开阅读教学能够带来多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还能够为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一定的支撑。除此之外,适当地采用课外阅读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且使其能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积极主动地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地依赖教师。一般来说,为了使得较强的艺术性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得以凸显,教师应当先明晰自身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对一系列的优质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且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将课文内容与课外优质读物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能够一直照搬过去的教案。比如,在对《狐狸分奶酪》这一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地将自身投入课堂学习当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使学生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将课文内容与自己在课外阅读时所见到过的故事内容相联系,如《狐狸吃葡萄》《狐狸与乌鸦》,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在班级当中展开讨论,并且总结出狐狸的性格特征。此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自身投入课堂教学当中,有效提升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难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开展与小学语文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牢牢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推动教学进度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具体学习需求对自身原有的教学方案加以调整,牢牢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自身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依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外读物,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比如,对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尽量向其提供某些字体较少且理解难度较低的启蒙绘本,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文学性知识。为了能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提升课外推荐读物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一直将时间耗费在类别一样的课外读物上。
(四)加深互动协同交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够被人们所忽视。之所以要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语文水平,改善其写作技巧以及表达能力,更是为了推动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提升其核心素养。而倘若想要确保课外阅读能够带来的作用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教师还需要积极推动其与班级内的成员展开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在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自身在进行阅读时所产生的问题展开解决。另外,教师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够过分干预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应当适当地抽离,避免学生对自身过度依赖,没有办法独立自主地展开语文学习。比如,在开展日常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同时做出一定的时间限制,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依靠自身的力量在较长的篇幅当中提取出具有较高实用性的信息,进而为课外阅读的实际效率提供良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家长也不能够袖手旁观,而应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推动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在闲暇时间内积极和学生进行阅读互动,在增进彼此感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