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励教育激发中学生身心潜能的研究
作者: 王斌摘 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相关主体在优质的教育影响下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人思维品质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一致,促进个人思维方式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密切结合。因此,教师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成才,这也是坚决贯彻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育人观念的体现。但当下激励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文章提出了激励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激励方法等建议,希望有助于激励教育的顺利贯彻。
关键词:中学生;激励教育;教师;激励手段;活动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0-0006-05
一、 激励教育实施的意义
激励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是指通过某种行为和手段激发人做出具有积极意义行为的心理过程。通俗地理解,便是激励手段的实施者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被激励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后者更加努力地完成相关任务或目标。而在学校教育这一范畴中,激励教育以教师为发起者,以学生为受教育者。教师开展的激励教育不仅有助于贯彻学校的育人方针,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开展激励教育有助于贯彻学校育人方针
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应用相关手段,在充分尊重客观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激励学生向着更加优秀的方向进步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有着较强的激励性,开展激励教育充分符合学校的育人方针。文章以济南市莱芜区胜利中学为例,该校坐落在莱芜战役中小洼阻击战的发生地,这场战斗发生于1947年2月,一支只有140人的解放军连队为了守住小洼这一战略要地和10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104人最终壮烈牺牲。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有着丰厚的民族素养,更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著名电影《集结号》便诠释了这场阻击战中的革命英雄形象。而胜利中学扎根红色沃土,秉承红色基因,有着非常突出的激励教育优势:自从建校以来,学校极其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学校将《小洼阻击战》纳入学校特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同时更是以党建带队建,打造传承红色精神的激励教育。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充分彰显了激励教育是胜利中学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实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提升激励教育的地位有助于贯彻和落实学校的育人方针。
(二)开展激励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激励教育是一种以激励为主要方式,以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实践模式,它要求将对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育的基点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其价值在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改变以往过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使学生走出个人身心发展的压抑状态,实现个人主体精神的弘扬。例如,在物理和化学这一类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用激励教育的相关理念鼓励学生以实验方法学习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在学业上更进一步。而在语文和历史这一类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用相关手段激励学生加强与现实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亲身实践的方式体验和感知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
二、 激励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模式未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导致激励教育落实困难
激励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种教育形式落实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制订激励计划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重要参考因素,通过科学激励举措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激励教育。但当下学校教育中,激励教育的贯彻并没有实现这一点,学生对教师激励教育举措做出的反应相对一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激励教育落实困难。
(二)激励教育落实形式相对单一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学校虽然对激励教育的开展与落实保持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在落实方式的选择方面却存在相对单一的问题。在当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主要通过口头教学的方式实现。例如,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语言激励或鼓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种相对单一的激励教育模式很难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最终导致整体的激励教育效果并不突出。
(三)缺乏对激励机制应用效果的持续跟进与评价
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用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措施应用效果。因此,在相关激励机制的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跟进,特别是在措施应用结束后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这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总结激励教育的成功应用经验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但在实践环节,这一部分的工作尚未健全,评价环节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无法对整个激励教育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总结和认识。
三、 激励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于激励教育在初中生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文章经过详细研究并最终提出了激励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激励方法、针对具体的激励措施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激励教育中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
1. 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励与培养
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励与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激励教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让每一名学生都自觉且主动地接受激励教育并充分享受整个受教育过程。
例如,在体育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法激励学生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足球是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也是一种非常受初中生欢迎的体育运动。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上或课余时间通过踢足球的方式娱乐,也会观看一些非常知名的足球赛事,了解一些著名的足球明星。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播放《Messi》这部以介绍阿根廷知名足球运动员梅西为主题的纪录片。随着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课堂交流气氛也因此得到了非常明显地活跃。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后,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到室外并详细讲解关于足球运动的各类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2. 营造优质氛围激发学生进取意愿
(1)家校合作营造教育氛围
优质的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进取意愿是贯彻激励教育的科学举措。而优质教育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种教育模式的独特优势并将其有效结合起来。
例如,胜利中学自2018年正式招生以来,一直都秉持着激励每一名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人员在研究学校“脱贫”崛起之策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融合学校办学理念,选择探索激励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并将其倾力落到实处。学校以周恩来名言“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校训,以“尚真 尚善 尚美”为校风,以“爱每一个孩子”为教风,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学风,以“家校协育促成才”为育人风,倾力激励孩子学会自主、自信并快乐学习。自建校以来,学校致力于将激励教育锻造为办学风格,内化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将学生的在校状态和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现已渐进形成具有胜利中学特色的激励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2)标签效应塑造学习榜样
落实标签效应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激励。所谓标签效应,指的是当某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后,它会按照标签上的内容不断约束个人的行为和思维,从而使自己更接近标签上所描述的状态。标签效应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有着非常高的贴合性。教师科学应用该效应同样也能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发现有极个别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非常出色,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因此,教师向全班学生宣布这两名学生为“自主学习标兵”,当该标签贴到相关学生身上时,学生会明白这是教师对他的期望和鞭策,于是便会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需要指出的是,标签效应不仅可以激励一些优秀学生保持优秀或向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同时也可以鼓励相关的后进生积极改正自己的学习问题并朝着优秀的方向不断努力和进步。
(二)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的激励手法
激励教育发挥理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法便是在践行过程中要善于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激励方法。以班主任为主体的教育激励、日常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激励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励教育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1. 班主任教育激励的应用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当扮演好激励教育落实先行者这一重要角色,结合自身的班级管理职能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决贯彻和落实德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激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努力提升激励教育整体质量时要做好的重要铺垫。只有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激励教育才会推动学生向着正确且优化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贯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典型形象宣传这两种方式。教师在每周的班级会议上向学生讲解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向他们系统性阐述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素质。而后经过长期观察与考核在班级范围内选择一名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学生为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这名学生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一种有效激励。
(2)德育工作的落实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是激励教育有效贯彻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德育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所以,在开展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与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例如,班主任执教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将语文课上的相关知识与德育的相关理念进行有效联系。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讲述了烛之武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最终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的故事,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个人的责任担当,这一人物形象与我们当下思想道德建设中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有着非常强的相似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便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工作有效结合的具体表现。再比如,班主任执教政治课程,政治学科中与德育存在密切联系的内容非常多,所以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阐述与德育相关的元素。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的高度融合是贯彻激励教育的有效手段。
2. 语言激励的应用
语言激励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语言的应用和作业评语的应用这两种形式展开:
(1)课堂语言的应用
课堂语言一般有口语和肢体语言这两种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这两种语言形式可以对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作用。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部分教学中,在教师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要使用亢奋的语言风格,用语言表达出对胜利的渴望、兴奋以及对革命前辈无限的敬佩,在语言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将双臂弯曲合并而贴于胸前,双手握拳,通过这一肢体语言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动。在肢体语言和口语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主观情绪,受此激励,也会形成高昂的学习情绪。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将口语和肢体语言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起到语言激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