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郭戈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双减”政策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不能盲目统一地设计教学内容,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教学课堂中广泛运用。但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时,还存在部分问题,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基于“双减”政策,构建高效的个性化阅读课堂。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9-0041-05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展开阅读指导。教师要围绕学生和教育文本,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爱上阅读、高效阅读。“双减”政策指出教师要减轻学生负担,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课堂,让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脱离出来,投入到自主、创新、有趣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究阅读内容,而教师也可以基于此渗透个性化阅读方法,这对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地丰富、改变,知识难以对世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精准地概括、归纳,知识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创新、创造。学习者要根据自身生活的背景和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基于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观点是:知识不是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书本中的知识只是可靠的假设,却并不是最终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通过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产生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和经验对知识质疑,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检验。基于这一点,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阅读认知和阅读体验,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背景,对阅读知识进行创新,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对文本理解的意义。

2.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主动性,即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创造知识、重组知识,并形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的知识内容。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阅读不同的文章,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理解。学习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交流合作,要在合作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并在矛盾对立中产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自然”,自然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可以把自然教育理解为自由教育,即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习者自由,尊重学习者的权利,教师要适应学习者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自然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彰显教学独立性。卢梭认为在自然主义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展开主动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内涵,符合自然主义教学理论。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对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在同一篇文章中产生的差异体验、差异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既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加深与文章的共鸣,这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个性化阅读教学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距。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理论分析为主,这给学生的阅读思考、阅读体验增加了很多限制,学生难以根据阅读内容构建个性化的认知体系。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倡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这一核心素养。并且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对阅读知识点进行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

(二)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语文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方法进行阅读指导。这样可以让阅读学习与学生的能力发展保持一致,这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的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阅读课堂的中心,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占据主导地位,这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 初中生阅读心理发展特点

(一)阅读观察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观察精确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开始主动对身边的元素进行观察,而这一特点可以让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文本知识点。而随着学生观察精准性的逐步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更好地关注到文章细节,在阅读时也会发现更多的知识内涵。在个性化阅读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对敏感事物的细节进行观察,且学生的感受性较强,这一时期学生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评价给自己带来的体验。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多表扬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点,从而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建立起稳固的兴趣。

(二)阅读记忆

初中生的理解记忆、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并且记忆容量也在不断拓展,这对初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初中阶段的阅读篇幅较长,且阅读量增多,若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强化调动学生的“无意识记忆”,那么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并且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记忆阅读知识时,收获愉悦的体验,这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程度。

(三)阅读想象

初中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在阅读文章时,开始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若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想象空间,那么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也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环境,引导学生制造更多的想象画面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阅读思维

初中生的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在这一阶段逐步发展。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质疑,并对争议性问题产生思考。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数上,不重视倾听学生的疑问,也很少花时间基于疑问和学生进行探讨。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思维,难以获得发展。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积极地展开质疑,并对质疑进行思考,以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四、 “双减”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考试压力下,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在阅读课上通常会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基于问题展开快速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将文章分割开来,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碎片化,在阅读时,学生们忙于寻找阅读答案,没有对文章的生存价值进行细致的品鉴,这样的阅读是空泛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尤其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个性化情感体验,并进行自我表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以《卖油翁》一课为例,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请学生们自行选择角色并诵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基于自己对阅读文章的体验,以及自己的个性特点诵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基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作者、文字进行对话。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且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跟着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这样的阅读具有“功利性”,不符合自然教育理论的要求。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控课堂时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如在《卖油翁》这一课中,教师要先给学生10分钟的统一阅读时间,在这10分钟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默读或大声朗读。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做到初步熟读文章内容。

当学生初步进行统一阅读后,教师还要再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选择阅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选择的朗读片段进行提问。如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陈尧咨和卖油翁对质的这一段,当学生朗读“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一句时,教师可以提问:“①当卖油翁说出这一句话时,情绪是怎样的?②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段?③这一段蕴含了哪些道理,可以简要地谈一谈吗?”在提出了问题和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从教育者的角度评判学生的答案,而要从合作伙伴的角度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学生阐述完自己的感受后,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的见解很特别,可以看出在阅读时一定十分用心,要再接再厉。”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鼓励,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这可以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

(二)设计教学目标,重视价值引领

1. 基于学情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

个性化阅读不是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盲目地展开阅读。个性化阅读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在计划中自由阅读。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师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这样当教师给学生自由后,学生才不会茫然地进行低质量阅读。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前设计了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所设计的目标过于宽泛,还有部分教师设计的目标盲目统一,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满足初中教育教学要求。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在不断地发展,且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融入此特点。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也逐渐强化,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并有意识地开始拓展记忆力容量。根据调查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更主动、更完整地记忆,而对枯燥的内容,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但容易遗忘。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发展制定教学目标。最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深化发展,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发展较为深入,但有些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依靠经验对事物进行判断的程度,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且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逐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基于《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类型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目标:①依据时间地点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②注意力强:长妈妈教给了“我”哪些道理?在长妈妈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注意力弱:文章哪些部分的内容与《山海经》有关。基于思维发展:①基于长妈妈身上发生的故事,制作时间、空间思维图,梳理“我”对长妈妈的了解情况。②逻辑思维发展较弱:探究长妈妈与《山海经》之间的联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