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王小燕摘要:什么是课外阅读?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清晰明了的教学内容。课外阅读是目前课内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文能力等各项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组成部分。既然课外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这样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实践应用。以此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课外阅读计划,顺利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发展提高。文章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展示分析,研究具体的实践应用策略,以期望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9-0051-05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语言类学科,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学科知识之一。阅读与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虽然目前教材内的阅读内容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课外阅读的实践应用价值与意义必须被提高重视与关注,应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知识,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更加注重研究提升课外阅读效果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是极大的,不可忽视。
首先,就应用价值而言。课外阅读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课外阅读题材丰富,内容更精彩,学生阅读选择性较大,可以在自由阅读中感知语言,体会文字意境。并且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将随之增大,此时学生的情绪、心态与行为等都会受到影响,但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将从阅读文本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等描写中受到情感启发,不仅各种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各项能力也会由此得到培养与发展。
其次,就应用意义而言。课外阅读的有效应用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阅读的课外书籍很多,包括国内外名著、诗词歌赋、童话寓言、历史故事与国学经典等。这些课外阅读文本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结晶,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阅读眼界开阔,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使其在日常学习中摆正学习态度,调节学习情绪,面对学习困难不退缩,面对学习压力不消极。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教学,既是时代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客观需求影响的,更是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诉求导致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外阅读教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必须重视结合教学经验,参考教材内容,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目,研究确实可行的实践应用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有效、有质、有量开展课外阅读。
二、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应用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很大,且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应具备的学习能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在课内阅读时,也无法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为此,针对这一现实教学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研究应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具体的教学策略为:以课内阅读延伸出课外阅读。例如在《盘古开天地》课文教学开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盘古开天地》是神话故事,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很少,极其有限,面对自然变化,环境改变,会对自然产生敬畏感与想象力,于是将一切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归集为神的力量,神话故事由此产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像《盘古开天地》一样动人的神话故事很多,如《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这些神话故事题目清晰,主题明确,篇幅不长,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完全可以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在《盘古开天地》课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故事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进而产生阅读想法,培养阅读兴趣。
(二)应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通常结伴存在,常将阅读看作是语文能力培养输入,将写作看作是语文能力培养输出,学生写作能力强弱,写作水平高低,通过学生的写作素材应用就可以客观判断。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各学科知识学习任务较轻,尤其是“双减”政策下,学生课后时间大幅度增加,有更多、更自由的时间进行课外文章阅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利用这一黄金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逐渐提升写作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内容只要有趣,都可以阅读,但阅读中是否会学习积累写作素材,需要执教者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开展“晨读分享”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每天由三名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素材种类不限、长短不限,只要分享,即可得到分享奖励,获得学习积分。这样的活动非常利于激发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极性,而如何积累更多的有效写作素材,教师顺势提出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喜好,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按时阅读,并书写阅读记录卡,将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或者是好段落书写记录。如一名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后,看到描写景色地点的句子“八百里流沙界,三千弱水深”并书写在阅读记录卡上,在第二日晨读分享时,可以直接进行素材分享。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文本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当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选择优美的、辞藻华丽的文字积累,并且将这些文字素材以自己的理解,转换为自己熟悉的文字,形成可以直接应用的写作素材,将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规范积累素材习惯,在写作时有更多素材可用,写出好作文。
(三)应用课外阅读,学习写作技巧
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是从易到难,从看图写话到主题写作进行的,但无论是哪一种作文写作,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如何写作,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还远远不足,且写作技巧属于一种思维能力,在教师教授写作技巧的同时,还需要学生自行摸索性学习。为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写作技巧,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课内文章深入阅读理解学习,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更多题材、更多种类,更多类型的好文章,通过课外阅读扩展阅读眼界,通过课外阅读探索发现更多写作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为学生创造阅读课外书籍的机会,并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使其一边阅读关注文本内容,一边对文本的写作技巧产生学习想法。
具体的教学策略为:“阅读区角”的设立,就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向学校申请一批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设立“阅读区角”,借助“阅读区角”内摆放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关注文章写作技巧,学习写作手法,进而应用到写作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写作技巧指的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有语言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及构思方法等四大类。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写作技巧时,必须要明确一点,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进行,不可贪多贪快。写作技巧有四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很多个小类,若要求学生通过一本课外阅读学习所有的写作技巧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每次进行课外阅读时,先找出阅读文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再对每一部分的写作技巧细化观察,不用关注太多。例如学习语言技巧时,学生可以按照当前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进行文本写作技巧探究,比如文本是如何用词,如何修辞等。
(四)应用课外阅读,培养写作思维
写作思维培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常常会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多会要求学生对教材内课文多次阅读,做到流利熟读,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创作的“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将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的。但教材课文教学内容不只是这些内容,还有其他知识内容需要学习,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单纯地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写作思维,且教材课文数量有限,篇幅有限,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客观需求。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丰富阅读量,开阔阅读眼界,满足阅读诉求,逐步培养写作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关注阅读内容,更愿意探究作者是如何利用文字将内心想法,心中情感表达出来的。
具体的教学策略为:“续写”的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续写一段阅读内容。学生在续写时,则需要对阅读内容多多关注,需要明白续写的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的,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才可以达到续写目的。例如学生阅读《嫦娥奔月》这则神话故事后进行续写,学生会发现,故事是对一个具体话题进行思索,比如联想、想象、比较、拓展、聚合等都属于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嫦娥奔月》围绕的话题是“飞升成仙”,关联的人物是后羿、嫦娥和逄蒙,采用的思维方法是想象和联想等。那么若想续写,则需要按照《嫦娥奔月》的写作思维进行文章创作。一名学生在阅读《嫦娥奔月》后这样续写:“嫦娥为了保住丹药不被逄蒙抢走,于是吞下丹药飞升月宫成仙后,后羿对嫦娥的思念与日俱增,茶饭不思,日夜不眠,王母娘娘知道后,被后羿的深情感动,又赏赐了一枚同样的丹药。后羿拿到丹药后并没有马上服用,而是思考为什么嫦娥会突然服用丹药飞升成仙呢?于是,通过暗地里查访后,后羿知道了逄蒙做的事情。后羿想我不能一走了之,必须将逄蒙这个贼人抓住正法,避免贼人再为祸人间,迫害他人。于是后羿设计了一个圈套,让百姓们知道了逄蒙的所作所为,将逄蒙送到官府,绳之以法。最后,后羿放弃了飞升,他想要为百姓做更多好事,于是,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后羿都会准备月饼,思念嫦娥。”学生为了写好续写内容,会对课外阅读内容会更细心阅读,用心观察,按照课外阅读文本思维进行续写创作,最终,在课外阅读与续写方法的联合作用下,学生的写作思维将得到更好培养。
(五)应用课外阅读,构建写作框架
一篇好作文,从其写作框架中即可看出。若学生可以在写作前先构建写作框架,然后填充写作内容,那么不仅不会偏离写作主题,还将更容易写出一篇好作文。但小学生写作经验少,且对文章的框架结构了解并不多,无法运用构建写作框架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发现不同文章内容,不同题材文本却有着相似的文章结构,进而关注什么是写作框架。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若直接教授学生写作框架,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对写作框架的构建方法学习兴趣是不高的,应用效果也不会理想,且容易出现生搬硬套情况,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通过应用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主动关注文章结构,构建写作框架。
具体的教学策略为:概述文章结构。学生需要在完成课外阅读后,将阅读文本的文章结构简单概述,并形成图文结构,类似于思维导图模式。例如学生选择《神秘岛》进行课外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结构。此时,教师应注意,不可对学生提出太高的概述要求,学生只需将主要结构概述清晰即可。一名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神秘岛》后,写出如下的文章结构概述:“《神秘岛》是一篇长篇科幻小说,故事发生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故事人物是被困在南军中的几个北方人,主要内容是几个人在乘坐热气球逃离过程中,被风暴吹落,流落到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学生概述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气球坠落,降落荒岛;第二部分是被遗弃的人;第三部分是林肯岛的秘密;第四部分是乘船返回美国。学生通过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文章结构,再到书写文章结构,最后再应用掌握的文章结构构建方法,进行写作框架构建,最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对学生而言,课文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框架结构很宏伟,注意的细节也非常多,看似很难,但实际上,写作框架构建并不需要照搬,不需要一模一样,而是需要学习构建写作框架的思想与方法,明白若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先构建写作框架,再构思写作内容,先后顺序牢记于心,最终的写作效果才能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