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作者: 郭小梅作者简介:郭小梅(1994~),女,汉族,福建永春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深沪镇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个体接受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幼儿教育发展。绘本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应用的主要资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文化传承背景下,越来越多幼儿园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特色绘本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但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基于深沪本土文化,探讨幼儿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原则,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本土文化绘本课程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深沪文化;本土文化;绘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133-05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的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要,幼儿园必须加强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深沪本土文化的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在于其本土性。本土文化是各个地区园本课程构建的主要基础,也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优势所在。深沪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民俗技艺、地方美食也是其本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园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特色绘本课程,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校园建设,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园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基于深沪本土文化的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能盲目关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应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此才能确保绘本课程的育人价值。深沪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用于幼儿教育。开发绘本课程时,应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设计的图片也应符合幼儿思维特点,注重图文并茂。新课改背景下,幼儿课程实施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其主动构建知识。因此,运用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应思考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是否愿意阅读绘本。开发与实施绘本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避免以成人视角来设计课程内容,导致课程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此外,坚持主体性原则,能够确保教师在绘本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发展,灵活地运用绘本以及其他文化资源实施教育,构建适合幼儿的绘本活动。
(二)开放性原则
文化蕴含于日常生活中,如建筑、服饰、节日、美食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绘本内容。基于深沪本土文化开发绘本课程时,教师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关注多种绘本形式的设计与开发,又要关注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应坚持时间的开放性。深沪宛如一艘在历史风烟中漂泊的古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新时代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以饮食文化为例,深沪是一个半岛,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在饮食上既有海的特色又有山的风味。开发深沪饮食文化绘本时,可以围绕某一个美食编写故事,构建深沪美食系列绘本。另一方面,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应坚持空间开放性。本土文化绘本以本地区文化资源为主,但是教师在运用绘本开展教育活动时,应适度融入其他地区的文化资源。此外,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应坚持途径的开放性。开发课程时,幼儿园可以与民俗技艺传承者、景点管理部门寻求合作,保证文化资源开发的质量。实施课程时,可以依托家、园、社协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让绘本更好地融入幼儿生活,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提高家长对绘本教育的重视度。
(三)地域性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因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深沪是晋江一座繁荣的渔镇,作为滨海地区,其有着极为丰富的海文化。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具有一定差异。因此,幼儿园基于深沪本土文化进行绘本课程开发和运用时,应尽力突出深沪的海文化特色,可以将深沪渔港、海底古森林遗迹、黑鲸拜妈祖奇观等编写入绘本,并以卡通图画或者实物照片呈现景观。遵循地域性原则开发出的绘本课程不仅能够符合深沪地区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能为现在没有生机的、单调的课程资源提供另一种新鲜、具有活力的阅读参照系,让幼儿通过绘本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的起步阶段,绘本犹如幼儿探索世界的一扇窗,遵循地域性原则开发深沪本土文化绘本有利于幼儿形成一种更加健全、完整的世界观,同时也使他们更易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其他地域文化的理解。
(四)系统性原则
绘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难度较高且较为复杂的工作,在主题设计、内容选择与编排、图画绘制等方面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把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步骤开发绘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因此,坚持系统性原则至关重要。基于深沪本土文化的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内容的系统性。首先,可以根据小、中、大班设计难度等级不同的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对绘本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其次,根据深沪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设计系列绘本。由于教师在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幼儿园可以聘请本土文化研究专业人员、绘本专家等共同参与绘本课程开发,从而使得绘本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二是绘本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当前幼儿园教育以五大领域课程为主,基于深沪本土文化开发绘本课程应以五大领域教学要求为依据设计课程标准,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幼儿教育要求设计绘本课程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具有深沪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绘本课程可以按照相应的要求实施,教师也可以根据要求和实际教学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确保绘本课程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与其他课程共同构成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不足
新课改以来,幼儿园注重构建个性化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绘本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文化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能够让园本课程更具特色。但是绘本课程质量以及实施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调查可知,基于深沪本土文化的幼儿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实施能力较低。在教师访谈中,有的教师认为绘本课程开发就是自主编写教材;有的教师认为绘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挖掘本土资源,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绘本课程;还有的教师认为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需要过多考虑本土文化,只要符合幼儿教育要求即可。可见,当前教师对幼儿绘本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从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更多的是现有课程。对此,有的教师表示自身在本土文化方面缺乏丰富的知识,实施本土文化绘本课程没有充分挖掘深沪文化资源,致使很多文化资源被忽视,未能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还有的教师表示文化资源开发、绘本编写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但是在工作中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因此,对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缺乏信心。
(二)幼儿园本土绘本课程开发管理体系不规范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从根本上需要幼儿园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但是当前幼儿园对基于深沪本土文化的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幼儿园没有建立绘本课程开发审议机制。目前,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分离的,以绘本为载体开发深沪本土文化课程时,只考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要求,没有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导致课程实施者在教学中完全遵照课程要求,没有机会参与课程审议,这就导致课程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审议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不同课程的有机融合,导致课程实施过于独立,最终影响课程实施效果。其次,幼儿园本土绘本课程开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调查可知,很多教师能够意识到本土文化在绘本课程开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能够意识到具有文化特色的绘本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参与绘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较低。幼儿园教师工作烦琐,压力大,但是薪资水平并不高。参加绘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单凭教师的责任感很难使其坚持下去。幼儿园在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方面缺少激励机制,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参与热情。
(三)绘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少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便是本土文化资源利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受幼儿园重视程度、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幼儿园在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资源利用较少。一方面,教师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运用较为简单,例如阅读绘本时,只展示绘本中涉及的图片,没有搜集最新的照片、视频资源。而且很多教师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时常常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代替幼儿的意愿,导致文化资源利用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幼儿园在绘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以传统课程为参考,导致本土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比例失衡。例如传统的文化绘本中多以建筑、饮食、节日为主,关于名人、民俗技艺的内容较少。教师开发本土文化绘本时也会更多地关注本地的建筑、节日等相关文化,忽视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的挖掘。
三、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不高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大多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关。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偏低,本土文化资源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有限。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在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中多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侧重于音乐、舞蹈、钢琴等,关于课程开发与文化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基本未涉及。因此,教师在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支撑。同时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一方面,幼儿园针对课程开展的培训基本围绕五大领域课程展开,对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的培训极少,导致教师对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视度较低,同时缺乏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另一方面,针对课程实施效果缺少相应的评价机制,绘本课程开发后,教师通常按照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园没有针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进而影响幼儿园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教育价值的提升。
(二)幼儿园对本土文化绘本课程重视度低
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需要充分调动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幼儿园应乐于挖掘更多的资源去发展教育。但当前深沪地区幼儿园学前教育仍以传统课程为主,幼儿园并未深刻意识到本土文化资源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资源配置、制度保障等方面都受到限制,这些都将影响到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以及实施效果。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周边虽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缺乏经费支持导致很多富有教育价值的本土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开发与利用,造成绘本课程资源闲置和浪费。此外,幼儿园对本土文化绘本课程的重视度较低,导致教研工作未能给予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充分的关注,幼儿园组织的教研以传统课程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视度。
(三)绘本开发与运用忽视文化资源挖掘
西方在教育领域对绘本的运用起步较早,并且有着丰富的绘本资源。近年来,我国掀起绘本教育热潮,绘本应用过程中发现我国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目前,很多幼儿园对本土文化资源认识不足,开发意识淡薄,加之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导致教育实践中常常忽视本土文化对幼儿的精神熏陶、行为习惯影响,幼儿也严重缺乏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文化敏感度,一些内容可以与深沪文化联系时,教师没有进行文化渗透。可见,本土文化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访谈中,还有教师表示幼儿园对深沪本土文化绘本课程实施没有将本土文化作为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导致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只围绕绘本中涉及的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忽视其他文化的渗透,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