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陈发勇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信息技术 运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不重视以及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并不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实践环节。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实践与实际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往往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第二,缺乏互动与参与。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与参与程度较低。学生缺乏表达观点的机会,也就无法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第三,缺乏教学方法创新。部分教师仍选择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创新,导致学生知识学习不深入,同时学习效果也比较差。第四,缺少家校协作。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二者紧密合作,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然而,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些教师极少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部分家长也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道德与法治的案例分析、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学生可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原则。这种互动性和视觉呈现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再次,信息技术还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实现家校协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随时随地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表现情况等,并为家长普及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使家长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

1.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个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意外的视频。一个是由于闯红灯导致的车辆与人相撞,另一个则是司机酒驾被交警问询。然后,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上学时都需要走一段或长或短的路,那么在上学路上你们是否见过这两种场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猜一猜事情发生的起因,并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危害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途径。

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教学、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讲完这节课之后,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常见的校园冲突事件,然后用出题软件进行题目的展示,设计了竞赛活动。在竞赛前,笔者把学生进行了分组。比赛开始后,各组学生需要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判断、看视频回答问题。对于错误的冲突处理方式,笔者会让学生回答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加深对冲突事件正确处理方式的记忆,进而使学生身处冲突之中时,可以更好地妥善处理问题。

3.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一些教学拓展材料,让学生观看,进而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借鉴。

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时,首先,笔者通过地球水资源分布的相关课外素材,使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大概分布情况,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水资源的稀少,初步唤醒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随后,笔者展示了一些水资源被污染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的严重性,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笔者还搜集一些优质的微课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引导自主学习,强化课程体验。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的课程兴趣点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骄傲祖先 灿烂文化”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在学完该单元所有内容后,笔者通过平台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中华文字”“古代科技”“传统美德”这三个板块的感兴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送一些对应的微课短视频、知识小课堂等。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就会主动地去看,进而学习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点。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定期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开放性话题,如“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以在平台通过文字或者语音发表自己的看法。

5.增强家校协作,助力学生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基本道德和法治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协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家校协作过程中,进而推进家校协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笔者会通过应用软件发布一些作业要求、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信息,以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向笔者反馈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定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家长对课程的意见或建议,进而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参考文献

[1]李海滨.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22):75-76.

[2]李振华.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3(28):153-155.

[3]袁静洁.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16):215-217.

编后记

在新课标的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本专辑的几篇文章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优化教学方式,多维度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经验,或可给予一定的启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