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基于体验式教学实践的策略探究
作者: 蒋钦华【摘 要】本文从营造良好氛围、突出自主学习、模拟音乐情境、设置课后拓展等方面创设体验式音乐教学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积累感性经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 核心素养 体验策略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学生体验基础不实、体验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评价不全等问题。学生体验基础不实、体验效果不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创造力、自信心、参与度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学习兴趣不浓则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增加教师教学难度,影响音乐素养的培养,阻碍学生在音乐领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评价不全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下降、自信心受损等。基于此,笔者从营造良好氛围、突出自主学习、模拟音乐情境、设置课后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创设体验式音乐教学策略,提升体验式音乐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及其应用原则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奇、善模仿的心智特点,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策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素养。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原则,加强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1.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体验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与乐趣的教学方式。体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的教学方法。为此,为了能让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富有成效,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遵循一定的体验原则。第一,多样性原则。音乐体验式教学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第二,实践性原则。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第三,互动性原则。音乐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和合作中学习音乐。第四,情感性原则。音乐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表达音乐感受、参与音乐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第五,综合性原则。音乐体验式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融合,创设跨学科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路径选择
那么,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来构建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路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营造学习氛围、突出自主学习、模拟音乐情境、设置课后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品质品格、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营造良好氛围,奠定体验基础。
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上课时容易出现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的学习状态。这种不良的学习氛围必然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红帽》一课,教师可将音乐课程内容设计成音乐小游戏,增添学习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先简要讲述《小红帽》的故事,并示范按歌曲节奏唱念歌词,再以节奏接龙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如此教学可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请“小老师”互评示范,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充分感受歌曲节奏的特点,体验音乐节奏美,为后续旋律与歌唱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2.突出自主学习,提升体验效果。
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尽可能有学生参与的空间,有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其次,教师备课时,应预先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乐感;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针对节拍、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等方面进行训练,并让学生在训练中初步形成乐感,进而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所感悟。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猜谜谣》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地进行分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表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歌词作者”,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音乐课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模拟音乐情境,提升体验乐趣。
在音乐课中,通过模拟音乐情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体验式教学强调,要善于创设音乐情境,通过模拟一定的场景来帮助学生认知所学知识,体会音乐蕴含的情感。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真正融入音乐叙事的情景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内容。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龟兔赛跑》一课,乐曲属于管弦乐合奏,使用单簧管演奏来塑造兔子的形象,而乌龟的形象则使用大管演奏来表现。学生仅仅凭借旋律理解全曲的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龟兔赛跑的故事比较熟悉的优势,根据龟兔赛跑内容,组织学生模拟情境。学生先分组,一组四人,其中两个人负责表演,一个人扮演乌龟,另一个人扮演兔子,其余两个人分别负责单簧管和大管的演奏。表演时,“乌龟”和“兔子”根据音乐演奏的速度掌握跳跃(爬行)的速度,同时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合理设计比赛情境。通过游戏情境,学生对本课管弦合奏曲的音色、音高、节奏、快慢等音乐要素与角色特点、故事情节的联系,就会有直接的体验,提升了学习音乐的乐趣,初步了解了乐器特色、熟悉了乐器的音色以及旋律节奏的表现效果,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4.设置课后拓展,强化体验评价。
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感是音乐课的主要任务。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音乐表达能力,感受音乐的美妙,发展创造性思维。然而,光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音乐课中设置课后拓展,强化体验评价,对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后作业。例如,教学《劳动最光荣》之后,教师可以布置拓展活动,要求学生课后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的光荣。学生可以在劳动中歌唱这首诗,在歌唱中劳动。同时,教师可要求家长将学生的表现录制成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待下一节音乐课时,由师生共同评价。如此,学生在活动中亲历劳动实践,有了深厚的生活体验,对歌曲《劳动最光荣》所表达的赞美劳动的情感有了深刻体验。总之,课后拓展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而且与德育有机结合,达到了五育并举的目的。
此外,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主轴,可选择一些生动、易学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体验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等)制作乐器,如手鼓、节拍器等,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尝试演奏,以加深对乐器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聆听各种音乐,让学生分析音乐要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从简单的旋律、歌词、声音效果等着手,利用乐器、身体动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总之,通过唱歌体验、手工制作乐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和分析、创作音乐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积累深厚的音乐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过燕清.从韵味美走向意境美——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构建与反思[J].北方音乐, 2020(08):136-137.
[2]林雨.运用体验教学培育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1(36):87-88.
[3]杨静.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2020(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