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打击乐器 “击”活音乐课堂

作者: 曹琴霞

【摘 要】本文阐述如何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探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打击乐器的多重策略。

【关键词】音乐 打击乐器 运用

打击乐器也叫做敲打乐器,它是通过打、摇动、摩擦、刮擦乐器等方式来产生效果。它极富表现力和节奏感,是乐器家族中历史悠久、跨度广泛的一种器具。同时,由于它品种多样、易学易奏、合作性强、音色丰富等特点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巧用打击乐器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音乐欣赏课、唱歌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强调了对打击乐器的使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和心理特征。同时,一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是偶尔使用打击乐器,倾向于使用打击乐器达到某种教学目的,难以发挥好打击乐器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以此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一些教学方法。

一、乐器导入,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灵活运用打击乐器,为学生展示生动的学习意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教师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再请他们认真聆听打击乐器演奏。其间,教师要重视将课堂新知融合到打击乐器演奏中,由此达成新课导入目的。另外,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借助打击乐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赏听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处于良好的新知学习状态。例如,在《牧童之歌》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提前录制好《牧童之歌》的打击乐器伴奏。然后,教师为学生简单介绍天山牧区,出示四幅天山美景图。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用打击乐器伴奏做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式欣赏天山雪、天然湖泊、大草原等美景。当学生被美丽景色吸引以后,教师请他们伴随着打击乐器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并顺势导入新课内容。待新课导入以后,教师先用打击乐器为学生演示节奏×××·×|×××·×|,引导学生练习“附点”这个重要节奏,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打击乐器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新课导入形式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显著提高了新课导入效果,并顺利过渡到了新知学习中。

二、趣味制作,增加乐趣

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身心,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重视带领他们制作相对简单的打击乐器。其间,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打击乐器的视频,再为他们准备好制作材料,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如何制作打击乐器。当学生制作好打击乐器以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尝试敲打打击乐器,演奏歌曲。如在《瑶族舞曲》演奏课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充满乐趣,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视频《快乐的沙锤》,让他们对沙锤有一个直观认识,再为学生简单介绍沙锤的产生,并为他们提供矿泉水瓶、薯片筒、塑料瓶、易拉罐、沙子、绿豆、大米、彩色包装纸等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沙锤的形状、体积等尝试自主制作沙锤。其间,有的学生尝试把沙子、绿豆装入矿泉水瓶中制作沙锤,还有的学生尝试把大米装入易拉罐中制作沙锤。当学生自制完沙锤以后,教师可继续带领他们学习《瑶族舞曲》这个音乐作品,引导他们用自制沙锤演奏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到瑶族边寨的欢乐场景。可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沙锤打击乐器,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音乐演奏和表现活动,较为高效地完成了音乐学习任务。

三、深化教学,深入体验

日常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运用打击乐器展开深度学习,能深化知识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同时,用打击乐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借助打击乐器理解课程内容,可夯实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在《大树桩你有几岁》唱歌课教学中,考虑到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歌曲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教师可先请学生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的,再为他们示范演唱歌曲。范唱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轻声歌唱,初步体会歌曲节奏。接着,教师引导他们以拍手、拍腿、拍掌等方式为歌曲伴奏。其间,教师提示他们要体现四三拍强弱规律。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之前,教师应耐心地为学生介绍四三拍强弱规律,分析其特点是强、弱、弱,每个小节有三个节拍,其节拍时间由速度决定。待学生了解了四三拍强弱规律以后,教师再组织他们比一比谁能将节奏打得更准,用打击乐器精准表现歌曲节奏规律。这样,教师运用打击乐器有效展开深度学习,让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深度,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体验。

四、即兴创编,培养能力

在小学阶段,关于打击乐器的创编主要有: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来为歌曲进行伴奏,用打击乐器进行音乐表演等。在歌曲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用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音乐作品伴奏。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打击乐器的特性,了解音高、材质、音色等不同的分类,掌握打击乐器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请他们用打击乐器进行即兴伴奏。如此,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除了即兴伴奏,教师还可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请学生借助打击乐器用已掌握的知识创编节奏。在创编节奏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践,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要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不拘泥古法,大胆创新。学生完成创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并互相交流和点评。通过这种沟通,学生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作和学习的热情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会更显著。例如,在《快乐的do re mi》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可紧密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情绪,认识并准确演唱do re mi。当学生识记完do re mi之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个“小小作曲家”即兴创编环节,鼓励学生尝试借助三角铁、碰铃、单响筒、木鱼、铃鼓等简单的打击乐器用do re mi创编音乐短句。其间,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请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其中伴奏组的学生要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表现乐曲情绪。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安排即兴创编环节,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运用打击乐器学习音乐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创编的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打击乐器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再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学生展开即兴创编活动,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冠豸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参考文献

[1]李妍.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打击乐器训练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25):106-107.

[2]孙倩.巧用打击乐器 助力音乐课堂教学[J].音乐天地,2020(04):9-11.

[3]夏杰.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9(07/08):60-6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