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杨柳
【摘 要】本文以统编教材第二学段“快乐读书吧”中所推荐书目为例,以期发挥表现性评价“教—学—评”一致导向,将整本书阅读切实引向深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表现性评价 快乐读书吧 情境任务
一、细化目标,构建表现性评价内容序列与情境任务
1.具体化目标以构建整本书阅读评价内容序列。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表述,以第二学段“快乐读书吧”为例,我们可以从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等方面构建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内容序列(见表1)。
2.情境化目标以构建整本书阅读评价情境任务。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言语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经验和已掌握技能,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相关表现。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例,结合素养要求,其表现性情境任务构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趣味性。激发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热情,如“绘制房屋旅行手册”“梳理时间轴”。二是挑战性。凸显学生在任务中达成的目的,如“对于书中不太明白的科学术语,你会通过哪些方法理解它?比一比,看谁是最强大脑”。三是丰富性。情境中的不同角色都可由学生代入,如本书中“餐桌和炉灶”部分,可设置厨师、蔬菜、面包等角色。而就“出示学校菜谱,读菜名说营养”这一任务而言,角色就是学生自己。四是表现性。便于学生展示对素养目标的掌握程度,构成评估学生素养水平的证据。在整本书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中,可以是制作“阅读创意海报”,或者是形成自己的“屋内百科全书”。五是针对性。明确自己情境任务中的表现对象,如以上任务的表现对象就是学习伙伴。
二、观照学情,探寻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路径
1.诊断式读前评价。通过读前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起点,并从学生真正的阅读需求出发,制订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案;学生则可以联系阅读旧知,明确阅读学习的方向,更快进入阅读情境任务中。比如,结合《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在读前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寓言大会入场嘉宾采访单”,从而实施诊断式读前评价。“采访单”的内容可以是:(1)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和难点。可以在采访情境中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你阅读过《中国古代寓言》吗?以下书中的部分目录,你最想读的是哪一篇?如果有机会,你愿意演一演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吗?(2)学生阅读的起点和生长点。读这本书之前,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是从哪里读到这些寓言故事的?哪位寓言故事的主人公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寓言故事有哪些特点?通过读前评价定起点、明方向,确定表现性评价方案,共同调整阅读表现性评价任务活动框架(见图1),明确框架中各活动的具体内容,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导向价值。
2.沉浸式读中评价。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调整阅读指导策略、评价方法,以保证整本书阅读各项任务和表现性评价项目始终一致,让学生沉浸其中,由浅入深,走向深度阅读。以《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为例,结合评价内容序列中的“评价指向”,我们紧扣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沉浸式读中评价。
一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组织学生交流“书中的奇人奇事”,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学生实际融入的参与度和效度,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先指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神话的由来,再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召开“发布会”,选取有代表性的导图作品在班内展示交流。二是阅读策略、方法和阅读能力。在阅读推进中,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归类等多种策略展开阅读。如:请你在《中国古代神话》的阅读之旅中完成“神奇想象手账”,并联系现实生活及相关资料,想一想这些想象哪些已经成为现实。在学生交流过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围绕“未来还可能实现哪些神奇想象”这一话题丰富阅读内容,创编“现代神话”。
3.多样态读后评价。随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逐步加深,教师需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提升,多维度展开评价,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迁移、内化阅读的成果。以《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其读后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样态。
一是静态评价。评价工具包含绘制童话人物海报、童话思维导图、童话主题手抄报展评、童话阅读档案等。当然,开展静态的读后表现性评价时,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和阅读反思,尊重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落实“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同中有异,和而不同”的模式开展。二是动态评价。评价工具有“我是童话大王”讲故事比赛、童话剧编演、童话故事新编展评、安徒生童话知识竞赛等。动态的读后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力及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三是综合性评价。主要结合学校、社区等读书活动平台展开,要求教师设定好评价项目,创建综合性展评平台,并且帮助每个参与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确定情境任务,同时还要给予有效指导,从而将整本书阅读切切实实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起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参考文献
[1]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36-43.
[2]周文叶,毛玮洁.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94-105.
[3]雷浩.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J].人民教育.2023(11):65-69.
[4]沈远铭.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0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