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项目聚焦素养提升
作者: 郭松辉 刘文文【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深化课程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学生学习浅层化、问题探究形式化、评价主体单一化等实践困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创设学习场景,活用智能工具开展多元评价可以突破以上困境,引领学生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的方式。项目式学习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推动课程改革落地,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技术赋能 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有效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但项目式学习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境。首先,项目式学习需要花费师生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深度不足,问题探究形式化;其次,一些信息技术工具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碍于师生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展开;最后,项目式学习强调过程表现性评价,但师生却更关注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的发展。为解决以上困境,我校引入人工智能(英文简称AI)辅助项目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推动教育向更加高效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结合项目式学习课程“小小采购员”探讨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一、项目概述
“小小采购员”项目是一个结合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的跨学科活动,源于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法”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该项目的问题情境及驱动性问题:新学期学校给每个班级分发了200元奖励金,教师计划用该奖励金购买文具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需要准备数量充足的不同奖品,为了用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同学们最喜爱的奖品,大家能为老师提出一个最佳的购物方案吗?预期成果:学生自主选取合适的奖品,并制定购物方案,完成采购。
在入项课上,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创设的虚拟情境发现问题,集体推演出解决问题的问题链:如何调查全班同学的喜好?怎么确定要购买哪些物品?如何制订购物方案?如何优化购物方案?如何评选最终方案?在项目活动中,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并整合多种技术平台功能让学生开展探究,其中包括调查全班同学对文具品种的喜好、调研各种文具的价格、制订小组购物方案等。在进行项目汇报后,全班学生投票评选最优方案,由获胜小组开展购物活动,为同学分发奖品。在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对这个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也便于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及时指导。
在项目实践中,学生学会根据搜集的数据做出分析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了数据意识。学生初步掌握统筹规划的方法以实现购物方案的最优化。每一次购物方案的调整是对商品价格、数量、质量、种类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方案的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学生对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也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发展了金融素养。同时,用人工智能贯穿项目探究的始末,学生由此还感受到了新技术的独特魅力,使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技术赋能
1.创设场景,营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来源于生活,驱动性问题是其关键。利用视频还原项目任务的问题场景,比起只用文字描述问题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发现问题,联系生活常识和经验有效活跃思维,从而沉浸式地参与后续学习任务,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推动深度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原先制作动画视频是一线教师难以胜任的,但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只要教师给出简要的文字描述,人工智能工具就能完善视频脚本,并进一步生成短视频。由此,教师可以将精力投注于设计项目和提供学习支架,成为更好的引导者,成就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制作本次项目的场景。教师将项目的任务情境描述输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文心一言、生成短视频脚本。根据人工智能的回答,教师可以提出修正要求继续追问,或者转换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得出不同的脚本,再进行综合编辑确定脚本。最后将短视频脚本输入到人工智能视频生成软件,只需几分钟便可完成。课堂上展示虚拟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以继续营造模拟商店的场景,学生有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使互动更积极、探究更深入。
2.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探究式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项目式学习颠覆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知识单向流动方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更强调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学生的发现、探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多种技术平台,丰富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在本次项目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问卷星调查同学喜好;借助大众点评、比价网、高德导航等应用程序,拓展价格调研范围,提升生活实践技能;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辅助进行方案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综合素养。
在方案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目标是培育学生对调整策略的思考能力和估算能力,但是大量计算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时教师再抛出新的学习支架,借助人工智能编写小程序,帮助减少计算失误导致的问题,聚焦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该小程序可以实现学生在购物页面输入相应的商品单价和数量,点击加入购物车后自动计算总价。在添加新的商品时,就需学生思考:“剩下的钱还够买什么?”利用估算考虑可购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通过不断思考调整,优化出符合要求的方案。借助人工智能构建支架,引导学生专注于用估算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发展了数感和运算能力。人工智能工具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大家感受到人工智能算力的强大,但同时也体会到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最终仍然要由人来做决策。
3.运用人工智能执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需要通过评价来评估。在传统课堂中,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但项目式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多元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完成采购方案的初步测算后,可以借助智能学习平台,开展小组评价。各小组在平台上互相浏览作品,对本组与他组的方案进行评价与反思,并进一步优化小组方案。
探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合理的评价量规和评价结果反馈是自评、互评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确定评价方向,借助人工智能制定评价量规,并自动给出评语,弥补实践中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份评价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参与感不足的遗憾。教师也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的评价反馈指导教学。
例如,针对“购物方案的制订”这个环节设计评价量规,教师与钉钉助教对话:“制定一份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性评价量规,包含解题策略、方案准确性和清晰度、合作精神、自我反思等维度。在学生完成评价后,钉钉助教还能根据结果自动给出每个学生专属的个性化评语。
在项目探究结束后,还可将学习过程中的各评价表汇总在学习平台,并自动汇总评价数据。教师可以实时了解任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进行指导。
总而言之,智能工具助力课堂教学变革。教师可利用智能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通过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打破课堂时空壁垒,实现个性化学习;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评价,覆盖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了课堂改革的发生,项目式学习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将二者结合培养了当代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