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资源融入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究

作者: 覃镇婕

摘 要:乡土地理资源是开展人文地理教学的有效载体,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本文聚焦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融合应用,分析了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合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运用“柳州工业博物馆”等乡土地理素材,设计了融合柳州工业乡土资源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建议,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地理;乡土地理资源;柳州工业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5)03-0022-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地理课程采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1],可见,人文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广泛,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知识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容易出现知识点遗漏和混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往往需要利用相关案例和材料辅助教学。乡土地理资源因其多样性、地域性、现实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优势。因此,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是开展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人文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合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意义与策略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一、乡土地理资源融入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价值分析

1.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认知

乡土地理资源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材料,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丰富人文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乡土地理资源是学生熟悉且直观的材料,将其融入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征,感受乡土地理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增强挖掘地理要素的敏感性。同时,促进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深入理解,提升地理认知水平。

2.增强探究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通过融入乡土地理案例,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同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家乡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探究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学生可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特点,提高区域认知能力;探究家乡的人文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3.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乡土情怀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土地理资源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通过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特点,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所处地区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地方归属感和乡土情怀,促使其为乡土地理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结合柳州工业发展的材料,说明柳州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归纳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运用柳州不同类型工业的案例,分析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结合柳州钢铁集团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形成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须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2.设计思路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能够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提供鲜活素材。本文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为载体开展情境教学,带领学生云游博物馆,从工业历史馆到企业风采馆,最后到生态宜居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渗透工业相关知识。同时,运用多种柳州工业的相关材料,融合自主探究、案例探究、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顺利开展(图1)。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展示柳州工业博物馆图片。柳州工业博物馆主要展示了柳州市的工业历史、传统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现代化工业产业等内容,分为“工业历史馆”“企业风采馆”和“生态宜居馆”三部分。教师带领学生云游柳州工业博物馆,一同探秘柳州工业。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柳州工业博物馆导入,使学生接触身边的地理事物,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营造云研学情境,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地理知识视野,激发其探究欲望。

(2)新知讲授

主题一:工业历史馆。云游工业历史馆,了解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蕴含的地理奥秘(表1)。

主题二:企业风采馆。游览企业风采馆,探究不同企业的选址差异,感受不同企业的发展魅力(表2)。

主题三:生态宜居馆。参观生态宜居馆,探究柳州工业环境治理问题,感受柳州生态发展变化(表3)。

(3)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柳州工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环节的协同合作和各类人才的共同参与,也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支撑,这象征着柳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展现了柳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要为柳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建议

1. 深入挖掘乡土资源,精炼筛选教学素材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入乡土地理资源,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和学习知识。但在整合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应注重筛选具有地域性、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材料。乡土地理教学素材应具有当地特点,能够反映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特色;具有代表性,注重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和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具有科学性,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地理知识和实践经验[2]。

2.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创新设计活动形式

教师在融合乡土地理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学习,研究当地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如创设“地理文化节”课堂活动,展示本地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了解当地的地理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教学效果[3]。

3.重点突出问题导向,重视培养迁移能力

在应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通过乡土案例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增强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试题中的案例和素材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人文地理知识迁移至乡土地理资源的分析和应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类比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灵活渗透文化教育,有效培养人文素养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如在教学中引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古建筑、传统手工工艺等),让学生探究文化背后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树立起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周海婷,肖培朗.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探析——以“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为例[J].地理教育,2022(S2):175-177.

[3] 陈丽洒.“三新”背景下依托乡土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策略探讨[J].地理教育,2023(S1):55-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