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引领下地理学考复习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吉茹
摘 要:大概念引领下的地理单元教学是基于地理大概念,对单元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与优化的教学方式,在复习课教学中尤为适用。本文以“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内容为例,在提炼单元复习大概念、构筑单元教学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单元教学情境主线,形成以“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攻略”与“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日记”为主题的问题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凝练学科概念,进而有效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最终达成“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5)03-0026-05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是指能反映专家思维、数量很少、极具引领和统摄作用的顶层概念[2]。地理大概念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能提供理解地理知识、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或关键工具,可运用于新情境,具有持久的可迁移应用价值[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是指在学科大概念或跨学科大概念引领下,以大主题或大问题为中心,以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与关联为主线,重组、优化教学资源,开展单元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实效。复习课教学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学情,突出学生新课学习时的盲点与难点。单元教学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删减、整合与优化,在复习课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考复习课中尝试在大概念引领下开展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增效提质”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一、大概念引领下地理学考复习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选定单元内容,提炼单元复习大概念
大概念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它通常由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以及地理核心价值观构成[4]。大概念的确定能够指明教学方向,帮助教师明确学生需要获得的核心知识、地理方法及地理核心价值观念,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4]。根据高中地理多层级结构的概念体系[5](图1), 将大概念由上而下分为学科大概念、单元大概念、课时大概念、高中地理具体概念和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上位概念能够归纳概括下位概念,其统摄范畴更大、解释力更强、更具迁移力。
在学考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提炼大概念,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大气”展开,包括大气的组成、受热与运动,其实质是“物质与能量运动”,可将其作为学科大概念;再结合本单元课标,提炼单元大概念为“大气的物质和能量在空间运动,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根据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内容,确定该单元的课时大概念为“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进而确定具体概念及相关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图2)。
2.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单元复习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内容要求是依据核心素养并结合课程内容制定的,因此,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都应基于课程标准设计[6]。由于本单元教学是针对高一学生的学考复习,学生已对单元内容及原理有所掌握,因此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考要求,在打破节次限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初学时的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设计,达成唤起学生记忆和攻克难点、盲点的双重任务。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包括三节内容,对应两条课程标准(表1)。本单元基于学情及课程标准要求,从核心素养维度出发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表2)。
二、大概念引领下地理学考复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标准指出:“运用相关知识与原理,解释相关现象、说明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双新”(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理念。单元设计需要寻求真实的学习“境脉”[7],只有在真实的学习“境脉”中发现、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地理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基于此,本单元设计在大概念提炼的基础上,以“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情境为主线,通过真实情境问题的呈现与分析,将生活带入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使教学在问题情境中真实而连贯地发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自然与生活现象。
课时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课程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7]。复习课的教学需要在构建单元教学情境主线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内容和学生需要,合理整合和布局课时教学内容。鉴于本教学设计是单元复习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内容较简单,学生对其掌握情况较好,所以本单元设计对本节内容进行了适度删减。因此,本单元教学在“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情境主线引领下,将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攻略(第一课时)”和“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日记(第二课时)”两大主题,分别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第一课时创设了“选择研学之地:避暑地青藏高原”和“精选必备装备:遮阳与保暖装备”两大情境;第二课时创设了“出发篇:万米飞行”“第一站:当雄温室”“第二站:天湖漫步”“第三站:拉萨夜雨”“第四站:珠峰观云”和“第五站:杭城小憩”六大情境。每个情境均设计了梯度问题链,以期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思考—研究—运用—表达,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体系,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具体课时设计如表3、表4所示。
三、结语
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在复习课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可根据学情需要,在大概念及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针对学生薄弱点及教学重难点,对单元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增删与优化,进而提高复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单元教学离不开课时教学,教师在对复习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后,需要依托真实的情境设计单元境脉,在此基础上设计课时情境,让学生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收集必要信息、运用所学原理与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进阶。例如,“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山谷风”以及“山谷风与城市风之间的影响”等知识进行了整合,并将其建构于“从地理视角看暑假研学旅行日记”课时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田超.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研究可视化分析[J]. 地理教育, 2024 (4): 46-50.
[3] 张素娟,李文胜.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1):27-31.
[4] 李俊峰, 高龙睿, 郑君翊, 等.大观念统领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 地理教育, 2023(8): 54-57.
[5] 张曼.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6]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7] 王琳, 孙裕钰.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人文地理内容模块教学案例设计——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 地理教育, 2024(1):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