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张华丽 李娟
摘 要:多样化、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能有效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以地图单元为例探索设计单元作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从核心基础巩固、情境题目理解运用到建构课时和单元内容逻辑思维网,再到实践体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进阶思维,有效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9-0000-00
一、问题提出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及诊断其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有助于学生系统建构和创新思维表达。当前初中地理作业存在以下问题:注重题海战术,题目缺乏精选性,作业量大且多为机械重复训练;作业形式缺乏生活与情境支撑,往往就知识而练习知识[1];作业内容设计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缺少对系统建构学科内容、提出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训练。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提出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在评价方面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树立科学的质量观[2]。
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师进行教研的重点。本文以地图单元为例,探索设计单元课时作业、单元整合作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单元作业的思维进阶、系统建构和实践创新功能,提高教师创新设计作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单元作业体系架构
作业是诊断、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载体,多样化、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会学、会用,能有效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单元作业体系设计的一般形式主要为单元课时作业和单元整合作业[3],如表1所示,课时作业设计的一般模块包括核心基础梳理、综合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表达三部分,结合所学内容,各作业模块设计形式多样的题型,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知识运用的诊断提升、对课时学习内容的思维整合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进阶。单元整合作业是对各课时作业的系统重构和实践运用延伸,设计的一般模块包括单元思维网建构和地理实践探究两部分,注重从单元整体角度建构单元内部各课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延伸到地理实践活动中,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三、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1.核心基础梳理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巩固是学生知识运用和后续学习的前提,本模块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精选核心知识,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表2)。提炼的核心问题如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识别山体部位,对应课程标准①;在地形图上判读识别地形类型,对应课程标准②。对照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筛选核心问题和核心地图,明确课时学习的主干内容,可减轻学生机械记忆负担,班级A、B、C层学生都能完成。
2.综合能力提升有效诊断评价
精选有效题目对核心基础知识进行诊断评价,提升学生从具体的知识掌握到综合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地形图的判读综合分析选题为例说明选择题目的一般思路。试题以生活情境为支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时事热点,且与试题内容相关联,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如本题以“百年跨越,逐梦京张”为情境素材,使学生从地理视角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民族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综合分析】百年跨越,逐梦京张(图3)
材料:1909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当时青龙桥站的“人字形”铁路,以距离拉长换取坡度降低震惊中外;2019年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八达岭长城车站是目前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当前的八达岭段采用“直线式”穿山隧道,并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避免了工程建设对沿线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百年京张路,变化的是技术和时间,不变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京张铁路青龙桥站附近的山体部位是 ,采用“人”字形设计的主要优势是 。
(2)图中八达岭长城站与青龙桥站的相对高度约 米,京张高铁经过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在建设中遇到的地形难题有 。
(3)比较京张高铁“直线式”穿山隧道相对于京张铁路“人”字形设计的优势。
(4)八达岭长城车站是目前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其地下建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题目选择中考题,或利用试题网站选择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情境题目,结合图1制定本题的双向细目表[4](表3),通过搜集相关的作业题目,采取引用、重组、改(自)编等方式整合成本题组,优化试题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核心素养相对应。通过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识别山体部位、地形类型及分析评价地形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相关题目,考查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形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这部分内容是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B层学生可以完成。
3.创新思维表达发展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表达给学生思维提升一定的留白,二选一完成下列问题:自主梳理建构课时思维网;自(改)编一个情境习题。
本模块设计根据自己对课时学习的理解,意义建构思维网,厘清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例,构建思维网络结构图说明(图4),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阅读和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信息,学会判读识别山体部位和地形类型,分析评价山体部位、地形类型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和应用。这部分是对本课时内容的系统建构,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A层学生可以完成,B、C层学生可参照带有主干提示信息的内容结构图(填空版)完成学习思路建构[3],渗透系统建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学会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创新表达地理问题,这一部分是对本课时学习内容的输出,对学生自主设计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至少A层学生可以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提高地理学习力。
四、单元整合作业设计
1.单元思维网建构提升系统学习力
学生通过微观课时内容学习和课时思维网建构,能明确各课时学习的主干内容,理解课时内部的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对单元内容的学习和认知,叠加或优化本单元的思维网,厘清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图5),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学会意义重组建构,从微观课时有序存储学习到单元内容系统逻辑建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这一单元应从哪些方面学习以及单元课时之间的地理逻辑关系如何,使学生能系统厘清单元内容间的脉络关系,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2.地理实践探究实现学以致用
地理实践活动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周边的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单元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观察和认识真实的地理环境,解决现实地理问题,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
以实践主题“妙手绘校园”为例,学生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地图(图6),学习规范、正确地运用地图语言,学会运用地理工具测量、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分析和说明地理事象的基本特征,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感悟校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实现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素养的培养。
实践主题:妙手绘校园
学校布局突出园林式理念,主体建筑呈院落组团式布置,营造出舒展流畅、张驰有序和现代、典雅、生态的校园氛围。学校有十大景观文化,沿着南北中轴线及两侧错落分布,装点着校园四季,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使校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谐统一。
【探究实践】运用地图知识,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彩图。
①准备物品:学校鸟瞰图、卷尺、指南针、纸、笔。
②明确位置:学校地理位置、校园不同建筑物和十大景观的相对位置。
③测量数据:利用卷尺实地测量校园东西、南北距离,设置合适的比例尺;测量不同建筑物、景观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其图上距离。
④设计图例:图例设计合适、清晰醒目、颜色鲜明。
【小组评价】如表4所示。
五、结论
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作业设计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理念体现[5],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探索地理单元作业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如图7所示,单元课时作业设计既对照课程标准优化设计基础性作业,注重作业练习的基础性,也创新设计思维表达作业,注重课时内容学习的结构性和创新性;单元整合作业设计既意义建构单元思维网,注重单元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也重视设计地理实践探究活动,注重学生参与体验探究,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单元作业设计遵循核心基础巩固—情境题目理解运用—建构课时思维网—建构单元思维网—实践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思路,精简整合作业数量,整体概括提高单元作业质量,实践体验实现地理学习的延伸和价值体现,有助于学生从知识巩固、习题练习到整体概括、实践创新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进阶思维,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吉龙.学习增值视域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价值及优化设计路径[J].地理教育,2022(6):61-6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张玲,吕先蕊,张祥耀,等.指向综合思维素养的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以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为例[J].地理教学,2022(19):4-9.
[4]何雪梅,梅国红.基于思维进阶的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土壤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1(10):41-44.
[5]张素娟.对高质量地理作业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