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材融合的“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冯云荷 邱运先

基于素材融合的“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教学设计 0

摘 要:新课标倡导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关联性。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借助贯穿主题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素材是情境创设的载体,对素材进行搜集、筛选和融合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本文以新人教版“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教学为例,探讨素材融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的流程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素材融合;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10-0029-05

*资助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2B11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倡导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展开单元式教学,使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关联性更加突出。学科大概念是素养型概念,通过大概念对零散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统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以一个主题串起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方式。它能打破知识之间的壁垒,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突破零散化、灌输式、学而无用的教与学困境。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需要有关联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主题情境下经历综合思维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素材,素材的搜集、筛选是情境创设的基础,而素材融合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内容都选取一个孤立的素材创设情境,造成素材堆叠、杂乱冗余、关联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以新人教版“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探讨素材融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素材融合流程

素材融合在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明确主题、搜集素材、筛选素材和融合素材(图1)。

1.明确主题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课标并进行精准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梳理出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明确单元教学的主题,准确把握单元教学大概念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2.搜集素材

素材可分为课内素材和课外素材。课内素材主要包含地理教材和对应教参,课外素材主要包括地理报刊、课外书籍、时事新闻、乡土素材和网络多媒体素材等。素材搜集需要在梳理课内素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搜集补充或替换课外素材。

3.筛选素材

素材筛选是素材融合的重要步骤,需要遵循科学性、主题性、生活性和关联性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筛选的素材需要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②主题性原则: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素材要契合课堂教学主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生活性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内容,可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作为突破口,进行素材的筛选。④关联性原则:筛选的素材要具备关联性,围绕大概念,层层推进教学过程,这有助于将单元内容结构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融合素材

素材融合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问题、组织素材创设情境和设置关联性问题等步骤。依据内容,可将单元教学划分为多个学段教学,因此,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统筹规划单元整体教学,而学段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细化。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内容,提取各学段的核心问题,并将核心问题进行重组,可为素材融合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素材进行组织和重构,创设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题情境。最后,设置有关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一个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题情境下,以问题为索引,经历综合思维发展过程。

二、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素材融合的实践探索

下面以新人教版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素材融合运用于高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中。

1.明确主题,搜集素材

地理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说明影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从教材内容呈现上看,本章共包含三节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节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就没有工业、服务业。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产业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作为大概念,统筹教材内容,将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大致思路确定为:以某区域某种作物的种植为起点,分析影响该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应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区位选择,最后,分析其相关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开始搜集各地某种作物种植、相关农产品加工和对应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素材。经过对课内、课外素材的搜集整理发现,湖南辣椒产业的相关素材较权威、齐全、新颖,因此,将其确定为本单元教学的案例素材。

2.依据原则,筛选素材

依据科学性、主题性、生活性和关联性的原则,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得出本单元每个内容对应的素材(图2)。

3.立足素养,融合素材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时,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从预期学习目标出发。[2]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素材整合、学情,笔者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图3):①主要指向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增强对湖南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的区域认知,深刻理解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产业的区位选择;②主要聚焦人地协调观素养,认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③旨在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学会搜集、整理资料,进而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学段教学目标设计

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规划统筹下,对教材内容和素材进行重构与整合,将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2个课时,并制定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学段教学目标(表1)。

(3)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明确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将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效率。通过对课标、教材内容的梳理,整理出本单元各学段的核心问题(图4)。

在明确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和问题。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借助整合的素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层层递进地提出有关联性的问题,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学段(2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表2)。第二学段(2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表3)。第三学段(2课时):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表4)。

三、结语

整个单元教学在“产业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概念的统摄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对相关素材进行搜集、筛选。以湖南省辣椒产业为例,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问题→组织素材创设情境→依据素材设置问题”的融合路径,展开单元整体教学。整个单元教学以“湖南辣椒种植→湖南辣椒加工业→湖南辣椒文化相关服务业”为主线,通过真实复杂的情境创设和层层递进的问题索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统筹,内化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对素材进行搜集和筛选,并将筛选出的素材进行融合,将知识内容情境化。同时,可在大概念的统摄下,将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构,展开单元教学,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重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和能力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刘筱清.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单元目标设计与教学实施——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J].地理教育,2022(2):12-1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