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 张宝霞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篇孤立教学模式,要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探索和研究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把握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意蕴,克服语文知识结构碎片化的缺陷,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立足学科素养,明确学习目标和主题
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科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明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和相关主题,梳理单元内部知识点与单元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通过单元主题的学习,把握知识的结构和意义,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完整的语文认知结构和素养体系。同时,教师要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接语文学科素养,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意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什么”和“学什么”为抓手,对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完整清晰的单元主题教学路线,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要把握“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相关要素,在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设计思考题:“课文中加点的词语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理解和交流?”从而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
二、依托整体架构,设置主题学习活动
在深入研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要从整体架构、逻辑关联的视角,明确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任务,推进学生单元主题学习活动的表现性发展。
1.注重学习情境的生活化。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生活化情境,使之蕴含丰富的情意,构成特殊的单元主题意境。
例如,在小学语文单元的“识字乐园”主题单元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场景引入单元学习,如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快乐活泼的体育活动场所等,教师要将分散的情境进行整合,设置“小虫子的歌”“来做操吧”“让我们快乐吟诵”等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小虫子的歌”的情境中认识“虫”字旁的生字,在“来做操吧”的情境中认识与手、脚、头相关的形声字,在“让我们快乐吟诵”情境中发现《三字经》的独特音韵美感,从而使“识字乐园”单元主题学习更具有带入感和情境感。
2.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释放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教师要合理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和引领,使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
例如,在教学“发现汉字的秘密”这一单元主题时,教师可设置“唱好神州歌谣”“舌尖上的中华美食”“触摸传统节日汉字中的故事”“部首中的职业秘密”五个任务。通过“唱好神州歌谣”的学习理解地图中的汉字;在“舌尖上的中华美食”学习任务中,感知美食相关的汉字;在“触摸传统节日汉字中的故事”的学习任务中,了解金、玉的故事、找寻钱币中的汉字;在“部首中的职业秘密”的学习任务中,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是怎样的。
3.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汉字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教师要将学生带入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激活学生既有的语言知识体验及感官,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语言活动的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方块字”这一单元主题时,教师可围绕“我认识‘人’了”“‘人’在‘天地’间”“我会读儿歌、写汉字”等任务,优化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如“你说我做”认“口耳目手足”的游戏活动,“找朋友”认识“你我他”的游戏活动,“谈天说地”的听故事活动,“横平竖直”的写字游戏,画“日月水火”认识象形字的活动,“我的阅读秀场”活动等,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完成自己的语言建构和实际运用,主动进行语言的做、读、感受和分享。
三、基于语言能力构建,采用导学式的大单元教学
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导学式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单元结构,对单元主题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延伸。
1.依托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的导学式大单元设计中,教师可结合《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的不同模块,设计语文园地模块主题、口语交际模块主题和习作模块主题,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确定“万物有灵”的单元主题,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进行展开,帮助学生了解单元主题的内容,学会借助事物抒发内在情感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依托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在学习《白鹭》《珍珠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搜索课外资料,从不同角度了解白鹭、珍珠鸟的外形外貌特点;在学习《桂花雨》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索相关的补充资料,如《留予他年说梦痕》等,品读其中语句的内涵,感知借物抒情的方法。
2.结合单元主题,注重灵性的生发。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单元主题,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灵性的生成与发散。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单元主题“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入原境,感受乡村图画里的美文,欣赏每一幅画面中流淌着的充满诗意的文字,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说话,如雨后春笋图、牛群牧野图、乡村丰收图,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想象和自主联想,深度品味美文里的乡村图画,深入领悟文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策略,分享文中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照应等修辞手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其用语精当之妙,领会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
四、依循童话文本特点,强化单元主题教学
1.立足整体,进行单元整合。在立足整体开展小学语文童话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童话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仔细咀嚼童话中的关键词句和语言特点,深层次品味童话的人物形象、语言魅力和情感内涵,并采用以读促写的策略开展童话习作相关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故事情节续编童话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立足和依托文本,让学生紧扣童话特点,找寻单篇童话的独特之处,从而挖掘童话内在的价值和意蕴。
2.删繁就简,体会文本情感和主旨。在童话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整体感知的方式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构建总体的知识架构,采用筛选重组的方式进行单元内容的合并归类,使学生对童话单元主题意旨和情感深入体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选优秀的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拓展相关的童话资源,提升学生对童话的审美意识。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课型结构,合理设计单元导读课、精读赏析课、略读引导课、拓展广读课,帮助学生学会童话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在童话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童话阅读能力,把握童话文本的情感意旨。
3.展开联想,走进童话世界。在小学语文童话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中角色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一步步走近童话故事角色的内心。
总之,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整体性思维和全局意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想象和联想,深入体会单元主题内容的意旨和情感,获得深刻的感悟和思考,并将主题单元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