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黄琳霞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高效学习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慎重对待的课题。而活动教学具备极强的生动性,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设计趣味活动,赋予课堂活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切智力层面的工作都取决于兴趣”,兴趣对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意义深远。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言,趣味性的课堂契合学生的成长轨迹以及心理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想要提高活动教学的效果,以兴趣为前提设计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限,教师应采取趣味化的方式设计活动,让英语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趣味活动的影响下,不仅英语课堂更富活力,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更加积极昂扬。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 On the farm”时,学生将正式学习名词复数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单词,如pig、chicken、cow等。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动物单词的单复数形式是本单元教学的一大核心任务。为了引导学生解决这一教学任务,教师设计了“小猴子摘香蕉”的趣味活动,把有关动物单词的单数形式以及复数形式在PPT中借助“香蕉”的形象进行展现,“小猴子”需要从看到的图片入手,选择合适的“香蕉”。这样,原本枯燥的名词单复数知识点变成帮“小猴子摘香蕉”的趣味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学习状态也更加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名词单复数的知识点。

案例中,教师设计趣味盎然的活动,既可以调适学生的心情,又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贴近生活选题,设计教学活动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从生活选题入手引入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活动。所谓生活化活动,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学生在参与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将会更具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4 Where’s the bird?”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运用in/on/under等介词,并学会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从生活选题入手,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活动。首先,教师通过Story time部分的对话场景,让学生熟悉本单元涉及的核心单词以及句型。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介绍房屋物品摆设位置”的活动。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房屋物品图片,鼓励学生运用描述方位的介词来介绍房屋物品的位置并向学生示范:“This chair is in front of the table.The table is on the side of the door.”让学生了解如何介绍房屋。接着难度升级,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短文,而短文的关键词全部清除,让学生补充缺少的内容。最后,教师向学生独立展示图片,开展竞赛活动,比比谁的介绍更加细致。通过生活化训练,学生很快掌握in/on/under的用法,知道该如何描述房屋物品的摆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中,教师从生活化角度展开活动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熟悉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放松心情、沉浸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递进活动,提升逻辑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随着学段的提升,英语学习难度逐渐加强,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行探索、思考并发现规律,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层层递进式活动,使课堂教学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可以从文本理解入手,将教学活动划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学生阅读Story time部分的素材时,教师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story does the essay mainly tell?”学生以这个问题为起点,对文本展开初步感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关键词句展开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结合提问、选择以及辨认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最后,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教师可从文本素材出发,对课堂加以拓展,从思维层面锻炼学生。对此,教师可提出论题:“What are your gains in this short article?”同时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课文的核心主旨展开深层次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有长处和短处,永远不可轻视看上去比自己弱小的人”的道理。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层层训练,逐步掌握新知,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提升。

四、利用角色扮演,促进文本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故事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因为故事不仅有着曲折离奇的情节,故事中的角色也往往个性十足、十分吸引人,正是这些元素使故事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同样不缺乏精彩绝伦的故事。为了增进学生对这些故事内涵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同时,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 Cinderella”时,在Story time部分主要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小姑娘Cinderella,在仙女的帮助下成功参加王子的舞会,并和王子产生了一次美妙的邂逅,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这篇素材中主要出现了Cinderella、Step-mother、Step-sisters、Fairy五个人物。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进学生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教师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首先,教师利用PPT展示故事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绘故事内容。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由学生自行完成角色分配以及剧本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增加一些台词,让整个故事更丰富。最后,教师可从人物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及神态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在课堂表演环节,学生可选择背景音乐,并完成整个故事的呈现。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案例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不仅成为剧本的创作者,还成为剧目的呈现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教学极为关键,对整个教学都具有极其显著的推进作用。本文从趣味活动、生活活动、递进活动以及角色扮演活动四个角度分析了活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英语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海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