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美术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倪丹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习惯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期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较多的美术知识。然而,由于学生的美术素养有限,能够掌握的美术知识也有限,当教师为学生带来过多的美术知识时,只会为学生造成负担,很难让学生发现美术世界的魅力。因此,在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对美术课程提出新的要求后,教师应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打造童真课堂,营造趣味的学习氛围,以便在突破教材局限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的精彩。

一、巧妙导入,构建趣味课堂

课堂导入环节能为学生带来对新课的第一印象,关乎其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当导入的方式相对有趣时,学生也会自觉地将目光从课下转移到课上,主动关注教学内容。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保持童真之心走进美术的世界,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主动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为学生创建灵活的导入形式,以便使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中,对美术课程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学习新课内容。

例如,在教学《彩墨脸谱》一课时,教师就可借助影音资源,设计趣味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京剧片段,并设计“视频中的音乐与我们平时听的音乐有什么区别吗?”“视频中出现的人与我们有什么差别呢?”等问题,让学生欣赏京剧片段的声乐和人物造型特点等。在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总结:“视频中播放的是京剧片段,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的特色,也是我们的国粹。”使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我们能看到京剧演员的脸部都有非常夸张的妆容,这在京剧里叫脸谱,你知道脸谱的秘密吗?”使学生对京剧脸谱产生好奇心。最后,教师顺势为学生引入新课,以使学生探索脸谱的特征。

案例中,教师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影音片段、问题等,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基于自己的好奇心主动探索美术知识。

二、自主选择,营造轻松氛围

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生活环境和学习经历也不同,这就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当教师为学生带来相同的美术知识时,学生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的学习状态,即有些学生会被迫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自主创作,以至于这部分学生的体验感不佳,很难基于童真的视角感受美术的美。所以,为了让学生更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完成艺术创作,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以便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真正打造童真美术课堂。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对比》一课时,教师就可通过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对比知识,为学生参与自由的学习活动作铺垫。然后,教师借助同类色比对、对比色比对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最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自由选择的创作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一幅含有对比色彩的图画。有的学生选择创作油画,有的学生选择创作水墨画等。这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被满足,保持了学习的童真。

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能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最大化地保持学生的童真,让学生真正基于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从而释放了学习的热情。

三、有效引导,激发创作欲望

美术学科可以透过视觉刺激,带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思维。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境,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以便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中,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风筝的魅力》一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欣赏所学内容,促使学生自发生成艺术创作的欲望。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图片,并为其讲述风筝的历史,使学生基于历史的视角了解风筝的造型特点、色彩、纹样等。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四组不同的风筝作品,并设计“风筝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是怎样的?”“这些风筝上包含了哪些装饰元素?”“如果让你为这些风筝添加一些装饰,你打算如何做呢?”等问题,促使学生在分析风筝制作方法的同时,主动开展创新设计活动。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利用自己所带材料,制作一只风筝”的任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呈现直观、灵动的学习内容,在带给学生视觉刺激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思索探究,从而提升其创造力。

四、合作学习,加快学习进度

美术课程带有强烈的实践色彩,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也会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期望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但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限,当学生独立进行艺术创作时,时常会因为创作方式较为复杂,而不能按时完成创作活动,以至于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而合作活动是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习活动,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力量,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小组,以便加快教学的进度。

例如,在教学《让剪影动起来》一课时,为了加快整节课的进度,教师就可为学生引入合作互动,帮助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开展活动前,教师可先指导学生了解剪影人物制作的过程,并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基于对学生的观察,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既有对剪影人物制作手法了解较为透彻的学生,也有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后,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剪影的制作方法,并进行成员任务的细分,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价值,共同完成剪影人物的制作。

案例中,教师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安排每个小组成员,推动学生的合作互动,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加快学习进度,真正基于自己的力量掌握美术技能。

五、问题引导,完成艺术欣赏

小学阶段学生的美术素养仍处于发展阶段,当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时,学生也很难找准欣赏的方向,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有效分析。对此,教师可围绕美术作品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提出的方向进行思索和分析,以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增强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质量。同时,问题的引导,也可以搭建童真美术课堂,让学生基于童真的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

例如,在教学《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课时,教师将多幅形式各异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呈现给学生,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画作在效果呈现上有什么不同?”“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内容有什么?”“油画中的表现题材主要是什么?”等问题,指明学生的欣赏方向,促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对教师呈现的作品进行赏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从而及时地为学生进行补足和总结,有效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画和油画的美。

案例中,教师根据作品为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基于童真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摸索欣赏的技巧。此外,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也能够认识到学生的欣赏效果,以便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欣赏能力。

总之,童真美术课堂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在趣味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所以,为了打造童真课堂,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途径,为美术教学添加趣味色彩,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