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帆,让学生轻松驾驶文言文之舟

作者: 周彦春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路径。就文言文本身丰富的内涵、精准的用词手法等方面而言,文言文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文言文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对较远,与他们所学的现代汉语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困难,难以产生探究乐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趣”为帆,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机的文言文学习环境,让学生享受文言文学习的过程,让他们渐渐爱上文言文,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一、以有趣画面助力学生理解文言文

曾经有人总结初中学生最怕语文的两项内容,一是作文,二是文言文。学生害怕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只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字词的含义、一些句式的结构,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文言文,更不用说鉴赏文言文。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另外,初中学生接触到的一些文言文画面感都非常强,作者寥寥数语,就将人或物形象地表述出来,有时候学生不能感知其中的画面感,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表面的文字。此时,教师可借助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内核,这样学生就自然地理解了文本。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为例。文中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教师将其翻译成现代文,学生还是不能直观地理解其内涵。于是,教师在白板上呈现诗人孟浩然与杜甫的动画图像。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诗人是谁,并从画像的神情猜测他们此时的心情,再进一步追问这两个诗人与岳阳楼有什么关系。学生先想到孟浩然写洞庭湖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接着他们也想到了杜甫描写岳阳楼的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学生根据画像直观地感知到“迁客骚人”指的是谁。最终,学生从孟浩然的诗中读到了高瞻远瞩与视野高旷,从杜甫的神情中读到了贫病困顿与忧国忧民。有了两个诗人不同的画像,学生不仅体会了他们诗歌中表达的情怀,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巧设趣图,为学生的理解创设支架。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插图,促进学生想象力的产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接学生的兴趣点,尽量展现他们喜欢的画面,还可将一些图片做成动画,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整个文本的灵动性。另外,教师还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来画图,再让他们对着图表述文本的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就能更轻松地感知文言文。

二、以生活关联引发学生共鸣文言文

如果学生觉得文言文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他们学起来就会更容易。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文言文的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在体验中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要将文言文生活化,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运用文言文。

还以《岳阳楼记》为例。教师指着学校的一个建筑物问学生:“假如这就是岳阳楼,你作为一个导游会如何介绍它?”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将文本中重要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需要将文本中的思想与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还需要站在游客的视角,让他们了解最感兴趣的信息。

师:大家要介绍哪些内容?

生:首先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师:岳阳楼作为旅游景点有哪些独特之处?

生:它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

师:能不能将与这些楼阁相关联的诗句略举一二呢?如何介绍岳阳楼的历史呢?

生:要介绍来过这儿的文人骚客,要介绍重建岳阳楼的滕子京,最主要的是要介绍范仲淹与他的《岳阳楼记》,因为这给岳阳楼的历史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要不要登上岳阳楼,将见到的景色说一说呢?

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信息自己组合,两个人一组,一个导游、一个游客,彼此轮流着扮演进行练习。渐渐地,学生不但能将文中大量的句子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而且还能加入许多书本中没有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角色的体验中加入自己的个性化元素。如有的学生在做导游时说:“如果范仲淹生活在当下,他的眼中会有怎样的岳阳楼。”教师可将学生的表演编辑成视频展示出来,不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让他们学习别人视频中的优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生活情境,将文言文带入他们的日常运用中,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以趣闻轶事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

学生在谈到现代文时,大多能说出许多与其相关的内容,如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相关联的文本等,但是在谈到文言文时,学生能想到的内容却很少,这也说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铺垫,让他们积累文言文。事实上,一些趣闻轶事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而且能激发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统编教材选用的文言文,大多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有趣的人文故事,只要教师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再侧重整合,就能为学生增添更多阅读的乐趣。

还以《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之前有没有学过范仲淹的文章。有的学生想到了小学学过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有的学生想到了之后要学的《渔家傲·秋思》。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想象出范仲淹的样子吗?请发挥想象将他画出来。”大多学生将范仲淹画成课本中杜甫的样子,在他们的眼里,范仲淹也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教师接着提问:“能不能找到一些有关范仲淹的故事,每个小组讲一个他的故事,从故事中去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讲述道:“范仲淹自幼生活十分窘迫,常熬一锅粥,取山齑野菜,切成数段,这样度过三年,后考中进士。”教师问道:“能不能用文言文将这样励志的故事讲出来?”学生回答道:“以刀划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案例中,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首先,他们对范仲淹这个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故事里的人物鲜活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渐浓,发现文言文也是摇曳多姿的。最后,学生综合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开始尝试用文言文交流故事。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状况入手,将一些能促进他们成长又非常有趣的故事嵌入教学的环节中,学生会因为爱听趣闻轶事而产生深入学习的念头。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基本认知状况,调整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教师要将练习拓展、思维训练、弘扬国粹等趣味教学相融合,在凸显文言文现实意义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全方位运用文言文的目标。简言之,教师一方面要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另外一方面要挖掘文言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其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展现无尽的魅力和风采。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石马坪中学)(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