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篇教学 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 刘洁

思维品质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注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种知识往往是脱离语篇的、碎片化的、浅层次的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的深度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立足语篇教学,让学生在基于语篇理解语言、深入语篇应用语言、超越语篇思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培养直觉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实现语言、文化和思维的高度融合。

一、基于语篇的理解,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在未经逐步分析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和想象,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并迅速作出判断、推测和预设的思维。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提升和优化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方法,促进灵感的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语篇的理解活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6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在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前,教师先呈现教材中的插图和文章标题,请学生猜测文章内容。在仔细观察插图和文章标题后,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本单元的话题,迅速猜测出文章内容是有关篮球的发明这个话题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示范打篮球的一些经典动作,请学生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继续预测文章内容。学生兴致勃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说:“文章有可能涉及打篮球的技巧。”有的学生说:“文章可能讲了篮球的比赛规则。”为了验证学生的这些猜测,教师布置了跳读任务:“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by skipping the first and last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学生带着明确的阅读目标,迅速把握文章的时间线索和段落大意,收获了直觉思维带来的成就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大山里的NBA巨星》的片段,学生看得热泪盈眶,被片中孩子们对篮球的深切热爱而深深感动,纷纷对篮球的起源和背后的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案例中,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于语篇的理解活动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大胆设想、合理猜测,培养学生的跳跃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提升思维的悟性和敏感度。

二、深入语篇的应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为同一思维、求同思维,是指通过对已知信息进行逻辑加工和编码,有范围性、方向性和条理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它能帮助学生从众多不同的方案中迅速定位最优解决方案,促进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为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教师应深入语篇教学,创设各种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阅读活动,促进语篇内容的内化吸收,实现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输出表达。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6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not only...but also”这个重点短语的意义和用法,列举了姚明的例子:“Yao Ming is not only well known to the Chinese people,but also loved by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通过对比中国人民到世界人民的概念的扩大,学生明白了这个词组所含有的递进关系,自动在脑海中产生对应的中文词组“不但……而且……”,精准阐释了这一词组的内涵。教师变换了句型:“Not only Yao Ming is...”请学生观察并总结“not only”的特殊用法。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两个句子的区别和联系,得到结论:“not only位于句首时,第一个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要部分倒装。”为强化和巩固短语的用法,教师还请学生发挥想象,用这个词组造几个句子,要体现前后的递进关系。有的学生结合事实经验,幽默地造了句子:“The new PE teacher is a beautiful woman.Not only have I heard of it,but I have seen it with my own eyes.”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在分析和应用语言知识中培养了聚合思维。

案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和引领,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和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形成了自动化的语言理解和输出能力,为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条件。

三、超越语篇的思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扩散思维,是指大脑在解决问题时呈现扩散的状态,导致问题的解决途径不唯一,产生有独创性的新颖观念,体现出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发散思维是一个人思维水平较高的反映,它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超越语篇内容的奇思妙想,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语篇内容和教材权威,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6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教师在讲到NBA在全球的影响力时,让学生思考问题:“What impact has NBA had on the valu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为了集思广益,利用好集体对发散思维的促进作用,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自由发言方式,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学生肯定了NBA对高中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NBA shows the sports spirit without borders.The passion and fighting spirit of basketball players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work hard for their dreams.”而有的学生提出了NBA的负面影响:“NBA makes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self-worth and ignore their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也有的学生提出了更多辩证的观点,认为NB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竞争意识,但是也要警惕NBA宣传的超前消费和品牌消费,预防其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冲击。

案例中,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在各种思维的迸发和碰撞中实现了超越语篇的人文思考,在良性的思维互动中渗透了思想道德的自我教育和提高,在不断质疑和反思中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完善了个性特征和思想意识,有利于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总之,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主题引领和语篇依托对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融合作用,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最后到迁移创新的层层递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